电池巨头为何对人形机器人“冷眼旁观”?背后三重挑战令行业受阻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一个新兴领域正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有人说它会是未来的 “宠儿”,将创造出难以想象的巨大价值,可奇怪的是,那些在能源领域本应嗅觉敏锐、积极布局的动力电池厂商们,却对此表现得颇为冷淡。这究竟是为何呢?

人形机器人市场的 “冰火两重天”

如今,人形机器人像是科技界的新星,被众多人视作 “下一代计算平台”,市场对它的期待值那是一路飙升。

202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 1.24 万台,市场规模能达到 63.39 亿元,更有甚者展望到 2050 年,称其将撬动超过 5 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呢。

仿佛在未来的世界里,人形机器人会无处不在,成为我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本该热闹非凡、各路豪杰争奇斗艳的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出现了一种让人颇为意外的现象。

要知道,机器人大会可是行业内展示实力、寻求合作的绝佳舞台呀,理应汇聚众多相关领域的佼佼者。

可在那汇集了约 200 家企业参展的大会现场,动力电池参展商却少得可怜,仅仅只有亿纬锂能这一家头部动力电池厂商现身。

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在动力电池行业里响当当的名字,却通通不见踪影,就好像他们集体 “隐身” 了一般。

这就不禁让人疑惑了,明明人形机器人市场看起来前景一片光明,为何这些动力电池厂商却对此兴致缺缺呢?难道是他们看不到其中的商机,还是有着其他不为人知的顾虑呢?

电池厂商的 “犹豫算盘”

人形机器人对于电池的要求,那可真称得上是 “刁钻” 至极。

它既要轻巧,能够完美适配机器人相对紧凑的内部空间,不至于让机器人变得笨重不堪,又要足够安全,毕竟在各种场景下运行,一旦电池出现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还得具备可快换的特性,以满足高频率使用时快速补充电量的需求,同时还要能承受住高频率的充放电循环,保障机器人长时间稳定工作。

可当前的现实情况是,主流锂电池能量密度仅 240Wh/kg,距离满足人形机器人实现更持久续航,所需要突破的 400Wh/kg 这个门槛,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呢。

再看看市场规模这边,更是让人咋舌。2024 年全球机器人(含工业、服务、人形)电池出货量约 10GWh,这个数字单独看可能没什么概念。

但一对比宁德时代 2024 年已落地产能达 676GWh,就显得微不足道了,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这意味着电池厂商如果要投入精力去开发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电池,那得付出相当大的成本,要耗费大量的研发资源,从人力、物力到财力,方方面面都得跟上。

可是,投入这么多之后,回报却像是镜花水月,遥遥无期。

一方面,人形机器人行业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技术路线都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就像在迷雾中前行,谁也不知道哪条路才是正确的,研发过程中面临的风险那是相当高呀。

今天研发出来的电池,可能明天因为行业标准或者技术变革就不适用了,那之前的投入不就打了水漂。

另一方面,就算研发成功了,面对如此小的市场规模,想要快速回本,实现盈利,那难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电池厂商们在面对人形机器人这块看似诱人却又暗藏风险的 “蛋糕” 时,才会如此犹豫不决,反复掂量着自己的 “犹豫算盘”,思考到底值不值得下场一搏。

亿纬锂能的 “独特之路”

在众多动力电池厂商对人形机器人市场持观望态度,甚至避而远之的时候,亿纬锂能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独特道路。

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这个舞台上,它作为唯一参展的动力电池厂商,显得格外醒目,宛如万花丛中一点红。

那它为何会如此特立独行呢?这就得说到亿纬锂能在电池领域的独特优势了。

它可是现在为数不多还在坚持做小圆柱电池的厂商,并且在这一细分领域那可是成绩斐然。

就拿 2024 年来说,其消费类小圆柱电池出货量位列全国第一、全球第四,最高单月销量突破 1 亿颗。

而这种小圆柱电池,恰好能够很好地从 3C 领域过渡到机器人身上,仿佛是为机器人量身定制一般。

虽说把展会上所有机器人厂家的业务都交给亿纬锂能去做,可能占不到它多少份额,但对于它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拓展机会。

毕竟在别人还在犹豫要不要涉足的时候,它已经凭借自身的优势先行一步,开始在人形机器人这个充满潜力的市场里摸索前行了。

也许在当下,收益还不是那么明显,可谁又能说,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它不会凭借这份先发优势,在未来收获满满的硕果?

亿纬锂能就像是一位勇敢的开拓者,在这条略显冷清的道路上,坚定地留下属于自己的脚印,向着那可能的光明前景稳步迈进。

技术与市场的 “未来之约”

尽管当下人形机器人用锂电池市场规模还比较小,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我们可不能忽视它未来茁壮成长的潜力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形机器人的热度如同那越烧越旺的火焰,持续攀升,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到了这个领域。

而一些具备雄厚技术实力的电池企业,已然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蕴含的机遇,他们选择在现阶段率先行动起来。

就如同提前埋下希望的种子,期待着在人形机器人高速成长期,能探索出一种动态平衡的解决方案,让技术与市场完美契合。

比如说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相继成熟,就宛如给电池企业们注入了一针 “强心剂”,成为了它们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绝佳契机。

现在看来,2024 年机器人领域的电池需求也就是约 10GWh 左右,可按照相关预测,到 2025 年这个需求有望增长到约 2GWh。

再到 2030 年,更是预计将达到 100GWh 呢,这增长速度就像坐了火箭一样,让人惊叹不已。

这意味着,虽然目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只要电池企业们能够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优化产品,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共同成长,那么未来在这个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甚至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也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呀。就像一场充满期待的 “未来之约”,只要双方都用心奔赴,那美好的愿景终会照进现实。

结语

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却遭遇动力电池厂商的冷热不均对待。

背后是严苛要求、有限市场规模及高研发风险等诸多因素在交织作用。

不过,像亿纬锂能已迈出探索步伐,且随着技术进步,未来机遇也在招手。相信只要各方不断尝试、协同发展,终能打破困局,让这一领域绽放光彩,书写科技与商业结合的精彩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8

标签:科技   冷眼旁观   人形   机器人   巨头   电池   行业   市场   领域   厂商   未来   动力电池   宁德   圆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