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也暴雷!央视曝光“水果骗局”,越看越害怕,怪不得身体不好

哎,你说现在想吃口放心水果怎么就这么难呢?

水果摊上看着光鲜亮丽的各种果子,背后猫腻可真不少,一不小心就容易踩坑。

甚至有些“水果”的诞生压根儿跟果树没啥关系,全凭“科技与狠活”一手导演,看得人心里直发毛。

就说景区常见的那种“金西梅”吧,金灿灿、亮晶晶,像裹了层糖霜的宝石,不少人旅游时图新鲜就买了。

可你知道吗?它压根不是树上长出来的新鲜果子!

它大多是用果园淘汰的小毛桃或者品相差的李子,泡进糖精、色素、防腐剂调成的“化学浴缸”里腌出来的。

一口咬下去齁甜刺喉,舌头都能被染红,哪还有半点果香?

长期吃这种“人工甜弹”,肝肾负担得多重啊。

还有这两年火起来的“藏乌梨”,黑得发亮,商家吹得神乎其神:什么“西藏高原珍品”“一年一收”“富含花青素抗癌”……价格直接飙到普通梨的五六倍,九颗装礼盒敢卖小两百。

结果呢?农业专家直接戳破——全国压根没发现过天然黑皮梨品种!

所谓的“高原神话”,不过是普通鸭梨或雪梨扔进高温水里烫黑表皮罢了。

高温这么一折腾,维生素早跑光了,还可能产生有害物,你花大价钱买回家的,其实就是个“美黑”过的普通梨。

更气人的是“偷梁换柱”的玩法。

真嘉宝果产自南美,营养好但稀少,贵的能卖到500元一公斤,于是黑心商贩盯上了它。

把普通葡萄剪了枝,打层蜡、抛个光,瞬间伪装成“嘉宝果”。

这种“蜡光葡萄”摸起来滑溜溜、亮得反光,可吃多了蜡质沉积肠胃,闹肚子都是轻的。

类似的还有“金沙果”,听着高端,剥开一看:嗨,不就是剥了两层皮又涂了蜡的普通椰子嘛!

除此以外,名字游戏也是商家惯用伎俩。

芒果地里那些发育不良、又细又长的次品,肉少核大,本来卖不动,可挂上“辣椒芒”的名头,立刻变身“稀有品种”,价格反超品相好的贵妃芒。

香蕉长黑斑本是自然熟透的标志,改名“芝麻蕉”身价就翻倍。

最离谱的是裂口冬桃——因雨水浸泡或保存不当开裂,极易发霉滋生黄曲霉素,却被包装成“糖分爆炸才裂开”的“爆炸桃”,忽悠人高价买健康风险。

别说水果,甚至蔬菜都能被包装成“贵族水果”。

普通西兰花切小朵叫“水果西兰花”,甜味彩椒标成“水果椒”,价格翻几番。

胡萝卜切段真空一包,摇身变成“水果胡萝卜”,可加工过程让维生素流失不少,性价比反而更低。

这些骗局能屡屡得手,说白了是拿捏透了人心。

一是猎奇心理,看到“稀有”“进口”“高原特产”就走不动道。

二是健康焦虑,商家猛打“抗癌”“富硒”“纯天然”标签,专盯中老年养生需求。

三是面子作祟,豪华礼盒配绒布内衬,包装比果子还贵,送礼显得有档次,至于里面是啥?反倒不重要了。

结果呢?你为虚头巴脑的故事和化学添加剂掏钱,真正的营养早被“科技”折腾没了。

除此以外,水果的农药残留也是消费者最担忧的问题。

你看海南保亭那个新政农贸市场,今年4月抽检的一批象牙芒,噻虫胺残留直接超标,种的人连进货票据都没留全,最后罚了800块,可那32斤问题芒果早就被人吃下肚了。

文昌更糟心,一家水果批发店的橙子检出联苯菊酯超标,另一家摊位的荔枝氯氟氰菊酯也过了线。

这两种都是杀虫剂,联苯菊酯属于中等毒性,氯氟氰菊酯摄入多了还可能引发呕吐甚至昏迷。

湖北汉川的情况也差不多,小台芒噻虫胺超标、脐橙联苯菊酯超标,幸亏店家认罚又整改,处罚才减轻了些。

这年头啊,想吃个安心水果,简直像开盲盒。

不过也别太灰心,有些地方已经在较真儿了。

大连搞了个“甜樱桃全链条技术”,从种到卖全程监控农残,还推动绿色植保,减少农药依赖。

2022到2024年推广了27万多亩,农药少用了274吨,种植户反而增收了1万多。

东莞的荔枝园今年更是下足功夫,特派员直接下田盯着果农科学用药,采收前3次喷药全用低风险药剂,还做了2500多次快检,硬是在部级抽检里拿下100%合格率。

这种“较真”看得人心里踏实不少。

说到底啊,水果本该是阳光雨露的馈赠,清甜多汁、营养自然。

当商家用色素给它“上妆”、用热汤给它“美黑”、用故事给它“镀金”时,咱真得醒醒神——你花钱买的,究竟是一口健康,还是一份虚荣的包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美食   水果   骗局   央视   害怕   不好   身体   联苯   果子   商家   农药   高原   营养   荔枝   礼盒   芒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