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成渝古道上丁姓人家开设的小店,现变成繁荣的街道办

璧山区丁家街道,其前身是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丁家场,丁家场或许比起很多明朝、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形成的场镇相对较晚,但丁家场发展后劲相对较快,使之成为璧山区南部乃至渝西地区相对较大的乡镇。而随着城区不断向外扩展,丁家场亦在10多年前升格为街道,本文就肤浅的写一下丁家镇。

丁家街道形成于清朝道光30年(1850),丁姓人家开店而形成集市而得名丁家场。丁家场位于成渝古道的节点上,重庆走成都的商贾、官差都必经丁家场,丁家场亦凭借交通便利而繁荣起来。丁家场或许比起很多明朝时期就形成的乡场,或者“湖广填川”时期吃到人口红利而形成的乡场相必形成集市较晚,但丁家场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其形成场镇起就长盛不衰。

民国初期丁家场改为丁家乡,当时实行的是县管区,丁家乡则是璧山县第二区行政公署驻地。民国时期的璧山县管有好几个区,丁家乡则是第二区行政公署驻地,能排在本县的第二,想来当时的丁家乡经济根基不俗,而丁家乡成为璧山县老二的主要原因还是交通便利,商贸发达。

民国24年(1935)丁家乡改为丁家联保,民国29年(1940)丁家联保绕过乡直接升格为镇,民国时期能够升格为镇的不多,即便是现在相对较发达的青杠当时还是乡,还有就是第三区行政公署所在地的来凤驿都是乡。丁家乡在民国时期就设镇,不可谓是璧山县一枝独秀的大乡场。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共产党而国民党的主要领导都曾经来过丁家乡而鸣鹤一时,让丁家乡达到繁荣顶点的则是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屏铁道管理学院的入驻,使得丁家乡成为丁家镇的主要依据。1945年国立交通大学迁至丁家镇,至1946年离开,入驻时间也不过1年时间,但足以让丁家镇吹上一辈子的。

想想小小的丁家坳拥有高等学校入驻,这可是史无前例的大事,要知道内迁的国立交通大学校长是茅以升。不过说起国立交通大学也真够悲催的,说起前身是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两者因战乱内迁而合并在一起,索性就起名国立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则有工程学院和铁道管理学院。

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是来自唐山和北平的高等学府,北平沦陷之前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同时迁至保定,因战事紧张又迁至武汉、长沙、湘潭、桂林、柳州、宜山、河池等地,1937年从广西河池迁入贵州平越县。1944年“黔南事件”爆发,国立交通大学再次搬迁,好在有丁家坳,要不然都不知道往哪搬。抗战胜利后唐山工程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回原籍,留在重庆的国立交通大学的空壳则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西迁时教出很多院士和“两弹一星”功勋格外关注,让人关注的更是茅以升担任过校长。

解放后丁家镇成为璧山县第四区区公所所在地,1951年定林乡并入丁家乡,1956年丁家镇、凉风乡、凤凰乡合并设丁家乡,1958年丁家乡改为丁家公社。1961年丁家公社析出凤凰公社和定林公社,1978年定林公社和凤凰公社并入丁家公社。分单干后丁家公社改为丁家镇,2010年丁家镇升格为丁家街道。丁家街道距离璧山城区26公里,或许丁家街道是重庆目前距离城区最远的街道之一。

很多人说丁家镇改为丁家街道是降级而不是升格,丁家镇有人民政府,尽管是阶层最低权力机构,但镇长是地方一把手有实权,而街道办也就是个办事处,最高领导是办事处主任。镇长旗下有很多个科室,科室有很多的主任,而街道办也仅有一个主任,镇长对主任而言,想来镇长的话语权相对较高些,当然是个人认为。本文不在官场混,不知人民政府镇长官大还是街道办主任的官大,知情者请告知。

丁家街道毕竟是璧山区南部的商贸和交通枢纽,二等级汽车站就秒杀璧山区境内的很多个乡镇。当地菜市场叫璧南商都农贸市场,马坊场还有个璧南关,拥有这两处地方,丁家镇亦坐实了璧山区南部的商业和交通中心,现在说丁家街道感觉都有点委屈丁家场了。本文纯属瞎聊,就当茶后文看,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璧山县   北平   街道   唐山   重庆市   镇长   古道   工程学院   管理学院   交通大学   公社   繁荣   山区   家乡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