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挺有意思,最近有些西方媒体又开始“操心”中国人了。这次他们好奇的问题居然是:中国人为什么不抗议清洁能源?
比如《纽约时报》就发了一篇文章,一边惊叹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一边又满脸疑惑地问:这么大的工程,怎么没见老百姓抗议?是不是不敢说话?
看着这篇文章,咱真有点哭笑不得。难道在他们眼里,凡是国家搞的大工程,只要没人闹、没人上街,那就是“没有言论自由”?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来,我们就好好聊聊:中国人为什么支持清洁能源,而不是抗议它。
文章一开头,其实写得还挺动人的——中国在广阔的土地上建起了纵横交错的特高压输电网,像一条条“钢铁巨龙”,把西北的风能、太阳能,一路传送到东部的大城市。
但写着写着,风向就变了。
作者开始质疑:这么大规模的工程,老百姓真的都支持吗?怎么没有听到反对声音?是不是社会不允许说“不”?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他们还找到了一个在高压电线下钓鱼的老人,说他感觉有点发麻。还配了几张“禁止钓鱼”的警示牌,甚至还有烧焦人体的照片……试图营造一种“压抑”、“危险”、“不满”的画面。
可是,那位钓鱼的大爷却很淡定地说:只要鱼线别碰上电线,基本没事。
还有一位村民许世才,说他下雨天打伞的时候确实有时会有点麻,但还是支持国家工程。他唯一担心的,是游客是不是会少了点。
说白了,西方记者想找“抗议”的证据,但这些普通人的回答,实在让他们失望。
说到底,中国人支持清洁能源,不是因为怕什么,而是因为咱们真的看到了好处。
你看,文章里就提到几个关键数据:
从2014年到现在,中国的空气污染下降了 41%;
全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因此增加了 将近两年;
北京在2020年基本告别了燃煤电厂,蓝天白云成了“日常款”;
电动车越来越多,开着比加油便宜,声音小了,尾气没了,城市空气也清新了。
这不就是实打实的民生改善吗?
你说搞这些高压线,可能会让个别村民感觉不舒服,那确实存在。但和整个国家的空气质量提升、能源结构转型比起来,这种局部的小不便,大家还是愿意接受的。
西方媒体有个惯性思维:只要是政府主导的大工程,就一定有人痛苦、有人反对;没有抗议?那就是“被压制”。
但他们很难理解的是,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集体主义精神。
咱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懂得“个人利益服从大局”,尤其是面对国家战略工程,哪怕有点不便,大家也愿意配合、愿意牺牲一点自己。
再加上,老百姓普遍信任政府。中国政府这几年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不是说没有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那里。
所以,很多人不是“不能说”,而是根本不觉得非得“说不”。
说到这,我们也可以对比一下美国的情况。
美国也想搞清洁能源,比如他们的“古代快线”计划,想从堪萨斯把风能送到伊利诺伊,全长才1300公里——跟中国动辄上万公里的输电网比,真不算啥。
可就是这条线,硬是被卡了十几年,最后贷款都批不下来,项目直接黄了。
为什么?因为地方议员、土地所有者、环保组织,各种声音都在掐架。
在这种环境下,西方记者当然难以理解中国这种 高效率、齐上阵、少扯皮 的操作模式。于是,他们干脆把一切归结为“压迫”。
但他们忘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效率和公平,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中国不是没有问题,但我们解决问题的路径,和他们不一样而已。
其实,《纽约时报》那篇文章最后引用了一位美国电力顾问的话:
“即便是我,也没想到中国能提前六年完成这项庞大的基建规划。”
这句话本意可能是想讽刺中国计划不周,结果却无意中说出了真相:中国的速度,连他们自己都佩服。
中国能有今天,不是靠奇迹,而是靠一个 有前瞻性、有执行力 的政府,靠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的支持与配合。
我们支持清洁能源,不是被逼的,而是看到了希望、享受到了成果。
所以啊,那些西方媒体与其隔着太平洋“惊讶”中国人为什么不抗议,不如真正来看看中国人生活得怎么样,空气有没有变好,用电方不方便,城市有没有更干净。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制度,但中国这条路,确实是走对了。
更新时间:2025-10-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