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左宗棠这个人,在晚清历史上绝对是个响当当的角色。他生于1812年,湖南湘阴人,从小家境一般,父亲是私塾先生,勉强养家。他早年读书挺用功,20岁中举人,但后来三次进京赶考都没中进士,只能回家教书、种地混日子。直到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他才有机会入仕,先在湖南巡抚幕府帮忙,渐渐展露军事才能,帮着镇压太平军,立下不少功劳。
1860年,他当上浙江巡抚,之后升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一路爬到一品大员的位置。最出名的就是1875年那会儿,已经63岁高龄,还抬棺出征收复新疆,花了好几年时间,把阿古柏势力赶走,1884年新疆建省,这事儿让他成了民族英雄。1884年中法战争,他又去福建督战,结果1885年9月5日在福州病逝,享年73岁。朝廷追赠他太傅衔,谥号文襄,还给了3000两银子办丧事。
他走后,朝廷按规矩派人清点遗产,结果出来后大家有点意外:总共9处房产,白银2万5千两。这数字搁现在听起来好像不少,但考虑到他当官23年,年收入包括俸禄180两加上养廉银最高能到2万两,总共合法进账得有几十万两,这遗产就显得寒酸了。房产具体来说,有长沙司马桥那处,是早年朋友骆秉章和胡林翼合伙买了送他的,值500两,后来修缮花了2000多两。
还有他儿子从邻居戴景堂那儿买的一处,长沙城隍庙的一块地,刘庄、石湖、板桥的田宅各一处,外加两处墓地,一处在湘阴板石坳,是给他妻子周诒端买的,另一处在天鹅池,是长子孝威置办的。刘庄那处是他没当官前自己建的。总的看,这些房产多是乡下田宅和墓地,没什么豪宅大院,实用性强,但价值不高。白银部分,他生前指定5000两办丧事,剩2万两分给四个儿子,每人5000两。
为什么遗产这么少?这得从他当官的风格说起。左宗棠这个人办事雷厉风行,对贪污特别狠。收复新疆那仗,朝廷只给了200万两军费,他得自己想办法凑,找胡雪岩借了1000多万两,还从自家兜里贴补,但从来不贪军饷。西北巡视时,他查出下属周东兴贪污军粮,周是正一品衔的都统,左宗棠直接上报处决,还公开行刑,让上千人围观,杀鸡儆猴。类似事儿不少,他管辖下,官员不敢乱来。
他还爱赈灾,1869年湖南大水,他捐1万两;西北旱灾,又捐1万两。记录显示,他捐赈60多次,钱全砸进去了。另外,他搞基础建设,新疆种树屯田,湘江挖湖湾缓水势,花了2万两。教育上,他建福州船政局,办学堂,资助穷学生读书。这些开销加起来,钱像流水一样出去。他自己生活抠门,家规晚饭不许有肉,给老婆每月家用才200两,写对联“慎交游,勤耕读”挂着提醒自己。
对比同期官员,这差距就出来了。李鸿章,同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1901年死时遗产上千万两,有上海好几栋洋房,天津宅邸,通过招商局、电报局等企业捞了不少。他管事儿松,下面人贪,他睁只眼闭只眼。张之洞也差不多,家底厚实,花钱的地方多,包括女色和鸦片。曾国藩表面清廉,但让兄弟敛财,自己沾光,死后遗产也不少。左宗棠呢?就这点东西,简直是异类。晚清官场腐败成风,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意思是就算不贪,三年也能攒十万两,更别提封疆大吏了。但左宗棠坚持不碰灰色收入,钱全用在公事儿上。
这事儿有啥深意?说白了,反映了左宗棠的价值观。他出身穷,科举不顺,早年靠朋友接济回乡,明白底层苦。所以当官后,心系国家,收复新疆不光为领土,还为边民稳定生活。新疆建省后,屯田政策让士兵种地自给,省了朝廷大笔钱,也帮当地人过上日子。他推动洋务运动,建船厂、学堂,为清朝现代化出力。这些事儿,花钱如流水,但换来长久效益。相比那些只顾自家富的官员,他选择把资源投到国家大事上,这在乱世里挺难得。历史书上评他品格最高,不是白说的。
遗产清点后,朝廷也没多说什么,就按规矩办了丧事。他的事迹后来进史书,《清史稿》里记了他的功劳。新疆那些左公柳,现在还长着,当地人记得他的好。湖南老家故居成了景点,教育基地用他的故事教廉政。总的来说,左宗棠留下的不是钱,而是贡献。房产9处,白银2万5千两,这数字小,但背后的故事大,值得多琢磨。
左宗棠这个人,活得硬气,死得干净。他从穷小子到一品大员,没靠科举,全凭实干。早年教书,娶妻入赘,日子紧巴巴。太平天国给了他机会,帮骆秉章出谋划策,逐步上位。浙江巡抚时,管着东南沿海,防海盗、搞建设。闽浙总督后,转战西北,陕甘总督任上平叛,花几年时间稳住局面。新疆那仗最考验人,63岁出关,戈壁沙漠,补给难,他硬是扛下来。1881年收复全境,1884年建省,这不光是军事胜利,还涉及外交,跟俄国谈判拿回伊犁。中法战争,他73岁还上阵,福州督师,虽说马尾海战败了,但他尽了力。
遗产为什么少?除了捐赈、军费、建设、教育,还有他家风严。四个儿子,他教育他们勤耕读,不许挥霍。分遗产时,每人5000两,够用不奢侈。他自己呢?穿补丁袍子,吃素饭,典型苦行僧式官员。养廉银制度,本是为防贪设的,近京官少,边疆多,他陕甘总督时得2万两,但全砸进公事儿了。胡雪岩帮他借钱收复新疆,后来胡破产,他也没落井下石。
李鸿章那边,遗产多得吓人,招商局赚翻天,电报局也肥。他外交手腕强,签条约保和平,但敛财也没少。曾国藩家训严,但兄弟曾国荃贪,他间接受益。张之洞办实业,花销大,遗产比左多。左宗棠不这样,他信“身无半亩,心忧天下”,钱对他就是工具,不是目的。
这遗产事儿,还能看出晚清薪俸体系问题。官员工资低,养廉银补,但很多人还是贪。左宗棠例外,证明廉洁可行,但也难。他的选择,让他在历史上站得稳。现代看,他像个实干家,不爱炫富,专注大事。房产那些,多是早年置办,没官场油水。白银2万5千两,够养老不奢侈。
总之,左宗棠这遗产,小数字大故事。房产9处,白银2万5千两,证明他一生干净。晚清乱局中,这样的官员少见,值得记。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