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如何用网龄破解普惠金融难题?

谁说科技没有温度?近日,中国移动全面推出“网龄三重礼”活动,以成长礼、生日礼和金融礼献给始终相伴的用户,揭开一轮温柔的时光回溯。它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福利派送,更是一场关于陪伴与信任的“双向奔赴”,是一次从情感绑定到信用赋能的战略升级。

通过“情感绑定—行为激励—价值变现”的生态闭环,中国移动将沉淀多年的网龄数据转化为可信的“信用资产”,并携手金融机构,尝试为超过5亿的征信“白户”群体推开一扇普惠金融之窗。与此同时,中国移动也从一家传统的通信服务商,向着国家信用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创新者迈进。

从福利到生态

网龄三重礼如何构建全年龄用户闭环

叮!您的专属“网龄生日礼”福利已到账,快准备好“笑纳”吧!

作为“三重礼”中最具“个性化”气息的一环,网龄生日礼是给全体用户网龄生日月的专属福利,也是一份特殊的“纪念日”福利。活动期间,中国移动用户在网龄生日月(即用户入网日期所在月份)可领取5元话费券、30元电影抵扣券等专属礼包,网龄越长,礼包越丰厚。

如果说生日礼是一份突至的惊喜,“网龄成长礼”就是一份稳定的保障。根据“成长值”(由网龄长短和消费行为共同构成),用户会被分为不同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VIP权益,包括专属流量包、各类会员服务乃至最新的AI工具体验等,让用户清晰地感知到“成长”带来的切实红利。

至于最后一重“网龄金融礼”,则是主打一个“为信任加分”。中国移动与银行合作,为网龄等级达到V5的用户提供了一份“金融礼遇”。这份礼遇,并非直接提供贷款产品,而是通过“利率优惠券”等形式,为用户的信用加分,让稳定的在网行为成为一种隐形的“信用证明”,帮助用户在日常消费、教育进修、家庭装修等场景中更轻松地获得金融支持。

整体看下来不难发现,中国移动的“网龄三重礼”绝非简单的福利叠加,而是一套环环相扣、能够有效构建长期用户黏合度的生态系统。短期主要通过生日礼、流量包等即时福利来增强用户黏性;中期主要通过成长体系,培养用户稳定的消费和使用习惯;长期则赋予网龄以金融信用价值,使其成为一种可被量化、可被兑现的“数字资产”。

响应国家战略

网龄数据如何成为普惠金融新基建

需要注意的是,“网龄三重礼”的深远意义,远超企业自身的用户运营范畴,而是精准地契合了多项国家战略,展现出中国移动作为央企的宏大视野与责任担当。

其一,有效覆盖征信空白,践行普惠金融。

根据相关数据,我国仍有超过5亿人口因缺乏信贷记录而成为传统征信体系难以覆盖的“白户”,这其中主要包括广大农民工、个体经营者、初入社会的青年等群体,融资难、融资贵是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移动的网龄数据基于实名认证且长期稳定,恰好为银行的风控系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可靠的评估维度。此外,运营商数据的介入还有助于银行更全面地评估用户的信用状况,降低其为上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时的风险成本和运营成本,是对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实质性响应。

其二,激活数据要素价值,探索信用基建。国家《数据要素X行动计划》明确提到:“鼓励非金融数据(如通信记录)赋能实体经济。”中国移动的实践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样板:在严格合规的前提下,仅输出脱敏后的“网龄等级”结果,而非共享用户具体的消费明细、通话记录等敏感信息。这既保护了用户隐私,又盘活了沉睡的数据资产,为构建多元化的社会信用基础设施探索了一条可行路径。

其三,助力消费内循环,助力扩大内需。通过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可刺激有真实需求的用户进行合理信贷,从而间接促进在装修、教育、旅游等大额消费场景的支出,符合当前“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将企业活动融入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航道。从“送流量”到“助融资”,中国移动的“三重礼”已超越商业回馈,成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创新实践,助力每户每年的网龄创造出更大价值。

金融布局又前进一步

中国移动的信用基建探索

回到企业自身,对于拥有超过22亿用户的中国移动而言,“网龄三重礼”的深层价值,还在于其正在探索一条“通信数据——信用资产——普惠金融”的可行路径,厚积自身金融领域的布局,助力公司拓展其他业务。对于运营商来说,发展消费金融自带优势。一方面,运营商拥有海量用户和线下营业厅,且拥有终端场景,可以顺利实现流量变现。另一方面,数据经济时代,给数据找到合规且用户接受意愿高的应用场景是无数供应商都在尝试的事情。

随着具身智能、世界模型等前沿方向不断突破,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更加实时、精准地映射现实世界,推动信息的生成和运用向数字世界迁移,加速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深度融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为数据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作为“数字基建”的一员,中国移动持续推进“AI+”“BASIC6”“两个新型”三大计划,加大研发投入,围绕信息通信主业及战新产业布局专利,覆盖下一代信息网络、人工智能、算力网络、大数据等关键领域。

然而,数据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少瓶颈,如“数据孤岛”现象普遍存在、数据治理成本较高、跨行业场景应用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在保障用户数据安全与隐私的绝对前提下,合法合规地释放庞大数据要素的潜能,服务于国计民生,不仅是中国移动,更是每个数据基础设施供应商必须回答的课题。

“三重礼”项目正是中国移动给出的答案之一。和数据资产入表不同,中国移动推出的“金融惠贷”其实是将来自用户的数据资产(网龄)又用回到了个人消费者身上,这无疑是一场“双赢”。

更为关键的是,除了数据变现,“三重礼”还塑造了一类新的信用基石。网龄不再仅仅是一个代表时间长度的数字,更可能成为个人稳定性、可信度的数字化外显,成为可被量化、可被认可的社会信用资产。

展望未来,中国移动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正与社会责任践行之路双轨并行、交汇融合,而“网龄三重礼”只是一个精彩的开始。从连接人与人到连接人与服务,再到连接人与信用,中国移动正在重新定义一家通信企业的边界与使命,勾勒出一个更加公平、便捷、充满信任的数字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科技   中国移动   难题   金融   数据   用户   信用   福利   资产   生日   基建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