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20日讯 今天,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与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联合实验室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在济南揭牌。联合实验室和成果转化中试基地成立后,将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中试验证”一体化平台,打造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硬科技引擎,推动联合实验室高效运转、产出实效。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于1984年获批建设,其创始人为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该实验室是我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的“科研大脑”。此次联合实验室揭牌当日,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在国际化战略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天岳先进就是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孵化企业。
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汇聚院士领衔的200余人的高水平创新团队,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有21位;实验室牵头制定国际/国家标准19项,主导着全球晶体材料技术标准的话语权;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累计实现7项千万元级成果转化。近5年间,该实验室勇挑重任,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多达37项。
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山东省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先锋队”。该院成功收到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橄榄枝”,主要凭借的是微纳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为打通原始创新到市场应用的“死亡之谷”,以中试熟化与共性技术供给为核心,济南市超前部署了微纳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这是济南市首条具备完整MEMS芯片生产加工能力的产线。该平台于2023年正式投产,平台总面积5500平方米,洁净间面积约1800平方米,配置光刻、键合、扩散、腐蚀、刻蚀、沉积、注入、封装、测试等设备90余台,可实现MEMS芯片生产全过程,对外提供高效率代工研发服务、4/6英寸MEMS产品稳定批产服务、产学研联合集智创新服务。
揭牌活动现场,山东产研院对接投融资机构,邀请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7个重点项目进行路演。来自顶尖研发平台的科研进展吸引了大批投融资机构到场,活动现场互动热烈。据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现刚介绍,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再迭代到成熟的商品推向市场,这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山东产研院的微纳制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帮研发团队完成中试或小批量生产,有很多设备可以直接用,这是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特别需要的支撑。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