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母亲弥留盼儿归,他跪床前唤“姆妈”,看见枕下报纸,泪目

我们是小孩子亲爱的父母,并不是他们的阎王

邓以蛰和王淑蠲夫妇。后立者长女邓仲先(中)、次女邓茂先(左)、长子邓稼先(右)

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和母亲王淑蠲(juān)同为安徽怀宁人。父亲邓以蛰(1892-1973)出身于翰墨世家于,他是清代书法家、篆刻家邓石如五世孙,我国著名的美学家、美术史家、艺术理论家和教育家。

1907年,邓以蛰与二哥邓仲纯一同东渡日本,进入弘文书院学习日语。在此期间,他们结识了几位近邻,其中一位便是他的怀宁同乡陈独秀。

1981年,邓稼先在杭州西泠印社邓石如塑像前留影

1917年,邓以蛰听从老友陈独秀的建议,远赴美国,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哲学,主攻美学,这是邓以蛰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1929年~1937年、1945年~1952年邓以垫在清华大学任教,先后达15年之久。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邓以蛰去北京大学任教授,他一生讲授美学和美术史。

邓氏祖辈世世代代淡泊名利、刚毅正直、不事权贵。邓以蛰家中书房正堂上方始终高悬着一块匾额,上书“松风水月”四个大字,这正是邓以蛰性情的真实写照。

青年邓以蛰

邓稼先的母亲王淑蠲(juān)出生在经济小康的文人家庭,没有接受过新式教育,是位典型的旧式妇女。

王淑蠲幼时曾入私塾学习,识文断字,知书达礼。夫妻育有三女两子,长女夭折,次女邓仲先、三女邓茂先、长子邓稼先、次子邓槜先。

王淑蠲支持丈夫留学并承担了养育孩子的重担,她的一生围着丈夫和孩子默默奉献。王淑蠲身材不高,衣着朴实,站在伟岸挺拔的丈夫身边,更显得娇小玲珑。

她性格和善,烧得一手好菜,勤俭持家,在邓稼先眼里,母亲几乎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她和母亲十分亲近。

1960年左右,北大家门前,左起:邓茂先、王淑蠲、邓稼先、邓以蛰、邓仲先

1925年2月,邓夫人带着两个女儿和八个月大的邓稼先来到北平,与丈夫团聚。

当时清华、北大的教授们,抛弃旧式妻子的不在少数,新夫人们要么大学毕业,要么留过洋,而王淑蠲却用她的善良贤惠、勤俭持家、和邻居和睦相处赢得了丈夫和孩子们的尊重。

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做为一位教育家,他对孩子的教育宽严相济。即使他去国外游历,还不忘写信给夫人,嘱咐她说:“我们是小孩子亲爱的父母,并不是他们的阎王。”

母亲是后勤部长,面对校园里知名教授学识渊博的太太们,她只抱定一个朴素的信念,照顾好丈夫和孩子永远是她最大的责任。

邓稼先最感谢的是母亲给了她无忧无虑的童年。当他脏得像泥人一样回到家,母亲给他一边洗一边唠叨:“你这一双小黑爪,就该用菜刀把它剁掉才好!”

邓稼先吐吐舌头,睡一觉,第二天还是如此。

5岁邓稼先

每次肚子不舒服时,母亲就会把他搂在怀里,一边揉,嘴里还一边念着:“肚儿摸摸,百病消霍,叫孩少吃,儿吃多着。”

从小到大,邓稼先都称呼母亲“姆妈”,无论是20岁还是40岁,他只要见到母亲,就自动切换到童年模式。不管工作再忙,只要他身在北京,就要跑去陪母亲坐上一会儿。

可是,自从邓稼先受命干那件“大炮仗”工程后,28年间,他不只是和妻子儿女聚少离多,还有一位对儿子望眼欲穿的母亲。

罗布泊那震惊世界的一声惊雷,令全国人民兴奋至今。

可你知道吗?邓稼先还没来得及庆祝,他却收到了来自北平的一封加急电报。

领导递给他一张回北京的机票,低沉地告诉他:“你母亲病危”

邓稼先的父母邓以蛰和王淑蠲合影(1959年摄)

网上有人说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其实是谣传。他确实和家人聚少离多,因为工作的保密性,他也减少了社交活动。

他那么爱家人,每次回北平汇报工作时,他都会第一时间去母亲家里,母亲总是先做好他爱吃的饭菜,站在门口不停地张望,等他的儿子。

此时,邓稼先手拿电报,大脑里一片空白,一路上都是神情恍惚,当同事和他说话时,他只是“啊!啊”完全答不上来。

母亲还在等我吗?我做的事母亲能懂吗?我还能叫一声姆妈吗?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眼睛湿润了……

等在机场的妻子把他直接带到了医院。他看到病床上的母亲消瘦不堪,脸色苍白,忍不住跪在床前,握着母亲的手,轻声呼唤:“姆妈,我回来了,稼儿在这儿!”

邓稼先(左)和同事在杭州岳王庙“尽忠报国”墙前合影

母亲听到了儿子熟悉的声音,她微微睁开了眼睛,嘴唇嚅嗫着,发不出声音,眼角流出一滴泪水…邓稼先隐隐地感觉到母亲的手握了自己一下,这是母亲唯一能做的。她好像在说:“稼儿回来了,能看到稼儿,真的太好了。”

邓稼先万分愧疚,在母亲年老体衰、最需要儿子照顾的时候,他却不能守在身边。娘心里一定有很多的话要对儿子,始终没有说出来。

邓稼先扭头看到妈妈枕头下面压着一张红色的号外,露出了一角,母亲意识到了儿子看到了“秘密”,用失神的目光扫一眼儿子,仿佛在说:“姆妈不怪你,可是你的工作太苦太累太紧张,娘为你担心,儿啊,你要好好的!”

就是这张号外,母亲藏在枕头下

中国老话说:当人弥留不去时,一定是想要见他最爱的人最后一面。

事实果真如此,母亲终于安详地离开了,邓稼先陷入了难以抑制的悲恸之中,这是他一生难过到极点的时刻!

从此,他失去了最最亲爱的姆妈,这种痛让人缓不过来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0

标签:怀宁   北平   次女   母亲   勤俭持家   长女   报纸   丈夫   儿子   孩子   历史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