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元咖啡时代来临:谁帮我们实现了咖啡自由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本文作者——赵牧野|资深媒体人


午饭过后,正你美滋滋拿着经常喝某连锁现磨咖啡品牌推出的6元一杯的冰美式咖啡,匆匆忙忙往公司走,感慨“乡下的牛和马累了都知道休息,城里打工的牛马累了会买咖啡提神”,才能好好开始下午工作。

突然,眼前飘过几个字“咖啡限时2.9元喝”。你驻足一看,才发现,原来这是另一家你极少关顾的奶茶店为了新品咖啡促销,搞的推广活动。

“这价格比速溶咖啡还划算,关键还是现磨的,比我在家里用摩卡壶做的咖啡也贵不到几毛钱……不行,这羊毛我得薅一把,从明天开始我要天天喝这家的咖啡,喝到促销结束!”在非常“香”的价格面前,你立刻投降,决定背弃自己常喝的品牌,投入促销新品牌的怀抱。

毕竟在你的眼里,咖啡早已经不是父辈们口中那个西洋传来的奢侈舶来品,而是如早餐的豆浆一样,是你生活中的必需品,你更看重是它的价格和提神的功效。至于那些40元一杯的高端咖啡,偶尔在休闲放松的时候,去到咖啡店里,浸入式体验一把小资情调,也不是不可的。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你周围贩卖的现磨咖啡的价格,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从3、40一杯的的奢侈品,在到如今3元不到就能到手一杯的生活必需品,咖啡在中国的消费市场变了。

品牌竞争引发的价格战:从高端到平价的价格体系重构

2025年7月30日,星巴克2025财年Q3(截止2025年6月30日)财报披露,星巴克中国营收7.9亿美元,虽然同比增长8%,但客单价却同比下跌4%。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星巴克被动卷入了中国现磨咖啡市场的价格战。6月初,星巴克中国官宣旗下的数十款产品降价,其中大杯平均降价约5元,最低价为23元/杯。据悉,这是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25年来首次大规模调价。

2023-2025年,本土品牌如瑞幸和库迪通过“9.9元咖啡”策略发起价格战,迅速抢占市场。例如,库迪在2023年推出“天天9.9元”活动,瑞幸随后跟进,将单品咖啡价格拉低至6.9元甚至1.68元(含外卖补贴)。这迫使星巴克打破高端定位,首次将星冰乐等产品降价11%(如从36元降至23元)。

这一系列价格战导致行业平均客单价在2024年下降18%。连锁品牌通过规模化运营(如瑞幸拥有2.2万家门店),将单杯成本压缩到5元左右(原料、人工和租金总和),从而支撑低价策略。

结果,10元以内咖啡的销量占比在2025年提升了25个百分点,整个市场从“轻奢”转向快消品模式。也就是说过去十多年,连锁巨头把咖啡价格打到十元以下,成功实现了咖啡从中产消费到城市生活刚需的转型。

头部品牌通过价格战清洗尾部竞争者,但同时也透支了部分利润空间。星巴克市占率从2017年的42%跌至2024年的14%,反映出本土品牌的定价主导权。当然各品牌咖啡因为规模效应,更契合当前的数字化运营提升效率,加上外卖平台补贴,进一步压缩终端价格。报告显示,2024年行业平均毛利率反升至42%(较2023年提高3个百分点),证明低价不一定会亏本。

这场价格战不仅仅是品牌之间的竞争,更是消费需求变化的反映。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从2016年的9杯增长至2023年的16.7杯,预计在2024年将进一步增至约22.24杯。尽管与美国的729.2杯仍有差距,但中国市场的潜力显而易见。

本土咖啡豆产业从无到有:成本下降与产能激增

另一方面,虽然咖啡豆成本只占一杯咖啡的很小部分(约4%),但咖啡上游种植端,也就是咖啡种植产业,近些年来在中国逐步崛起和壮大,有效缓解从国际市场进口咖啡豆,带来的价格波动的压力(特别是上涨压力)。

近些年来,政府支持云南咖啡产业扩张,吸引资本涌入咖啡种植业。

数据显示,云南咖啡豆产量占全国98%,2024年种植面积达180万亩,同比增长62%。本土企业如云南咖啡集团通过自建种植基地和精品化路线,实现高端豆单价从15元/公斤涨至28元/公斤,溢价率达87%。同时,本土豆在精品市场(单价300元/500g以上)份额从2021年的5%飙升至2024年的18%。

本土咖啡豆供应链的成熟大幅降低了品牌咖啡的原料成本,推动现磨咖啡的价格下跌。如国际品牌星巴克的中国采购成本在2024年上涨14%,但本土品牌通过控制上游(如瑞幸在云南自建庄园),抵消了国际豆价波动。这使得连锁品牌能维持低价策略,而采用同样本土化咖啡豆供应策略的库迪,宣称“9.9元定价至少坚持三年”。

当然,尽管国产咖啡豆的产能扩张(计划2030年达300万亩),但在现磨咖啡价格战带来的市场活跃和需求下,其产量仍然无法彻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其国际竞争力仍然不足。

大众消费变迁:从尝鲜到日常化 需求驱动低价

随着咖啡消费的普及,大众消费饮品的习惯也在改变,咖啡从“西方舶来品”变为平民饮品,2024年中国咖啡连锁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越来越多的餐厅开始探索符合国人饮食习惯的咖啡品类。例如,近些年流行的橙汁、苹果汁美式咖啡,永和大王的“咖啡+油条”等。

作为喝咖啡长大的“Z世代”年轻消费者,也推动了咖啡的本土化口味,本土文化认同(如“国潮”元素)加速了咖啡的平价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咖啡在中国市场从“高定价精品”向“平价实用”的转型,更符合大众需求。

此外,快节奏的生活也促使消费者更注重提神的效率,而非享受手冲咖啡的过程。

数据显示,咖啡消费的平均客单价逐年下降,外卖咖啡的价格也在不断被拉低。即便是高端品牌,如前文提到的星巴克,还有更高端的皮爷咖啡等,也在外卖大战中开始降价,价格普遍向下调整。

新的售卖场景的成熟也加速了咖啡的普及。中国石化易捷咖啡和全家、711等便利店等品牌迅速扩张,成为消费者日常饮用的重要选择。加油站、便利店等场景下的咖啡以性价比和便捷性为核心,逐渐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这些大众消费习惯的变化,又反过来促使品牌咖啡通过“薄利多销”策略响应。另外,外卖和社区团购等新渠道贡献了35%销量,降低了分销成本。同时,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高,复购率依赖于低价而非品牌溢价。

总结:咖啡价格暴跌的核心逻辑

从30元以上到10元以下,咖啡价格暴跌是产业规模化、消费民主化和竞争白热化的必然结果。

当然,根本的原因在于本土产业链壮大降低了成本基础,品牌价格战将节省传导给消费者,消费习惯变迁放大了需求规模,形成“低价-销量增-竞争加剧”的正反馈。

总之,比起那些速生速死的网红农产品,如火龙果、红心猕猴桃,中国的咖啡产业因为咖啡豆因为其耐贮藏、易运输、产业链更长等特殊属性,正在良性发展的轨道上不断壮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美食   咖啡   自由   时代   品牌   咖啡豆   价格   中国   低价   本土   价格战   外卖   单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