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河南、湖北部分地区采砂船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多家网络媒体深入追踪报道,揭开了隐藏在平静河道下的惊人黑幕: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西峡县和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郧西县,大量船只打着清淤、采砂的幌子,暗中进行非法淘金活动,其采用的“水银吸金”工艺,致使污水毫无节制地直排河道,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了灭顶之灾。
历经长达七个月的艰苦调查,记者们终于将这一非法勾当公之于众。当地村民们纷纷站出来揭露:这些所谓的采砂船,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满心只为捞金。一位村民满脸忧虑地说道:“水银吸金子,这水银可是剧毒之物啊!名义上说是清淤,实际上光想着捞金,根本不管洗砂的事儿,这片河道都被他们挖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另一位村民也无奈地表示:“从2000年以后就开始了,大家都在这儿靠着非法采金发横财,一个月赚几百万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他们全都是打着采砂的名号,执法部门来检查的时候就应付一下,风头一过就又接着干。”
为何这些看似平常的采砂船会被怀疑是在淘金呢?记者通过与当地村民、船工以及从业者深入交流后得知,原来秘密就藏在筛砂振动筛下方铺设的绿色“粘金毯”里。一位曾经参与其中的从业者悄悄透露:“以前我们也偷偷干过,每次能卖个几百克金子,赚了钱大家就分一分。”船工和其他从业者也都表示,采金的手续根本批不下来,所以只能借着采砂的名义来掩人耳目。
所谓的“水银吸金”工艺,就是利用水银能够吸附金子的特性。在振动筛下的“粘金毯”上铺满水银,当含有金子的砂石从上面流过时,金子就会被牢牢吸附住。记者在一些采砂船上亲眼目睹,振动筛下都铺着好几张“粘金毯”。当询问每天能产出多少金子时,一位船工直言:“有时候运气好能有一两百克,运气差的时候也就十几克。”
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山镇腰庄村旁河中的采砂船处,记者到达时并没有看到“粘金毯”。但船工却透露:“那些‘毯子’刚刚被收起来了,就怕检查的人看到。金子的事儿可不能随便说,这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记者还留意到,虽然砂槽中的“粘金毯”被收走了,可里面仍然残留着水银。一名船工在给记者讲解时,还偷偷从砂槽里捡起一颗水银珠,迅速揣进衣服口袋。随后,船工打开一处船舱盖子,记者看到了藏在里面的绿色“粘金毯”,上面还清晰可见水银的痕迹。因为偷捡了这粒含金的水银珠,这名船工回到自己船上时满脸得意,还特意为记者展示了将水银珠炼化成金子的全过程。只见水银珠在高温烧炼下瞬间变成白色烟雾,船工赶忙提醒记者站在上风口,因为这烟雾毒性极强,而等水银挥发殆尽,剩下的便是黄澄澄的金子。
令人震惊的是,这些采砂船大多与当地国有砂石公司有着合作关系,不仅如此,河道附近的砂场也普遍存在使用“粘金毯”进行“水银吸金”的现象。记者不辞辛劳走访了十几家砂场,只要不是正在作业,都能轻而易举地看到振动筛下那一张张绿色的“粘金毯”。
事件一经网络媒体曝光,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相关部门也迅速采取行动。9月16日,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十堰市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十堰市生态环境局郧阳分局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均表示已经注意到相关报道,当日上午单位领导就已经赶赴现场展开调查。同日下午,河南省南阳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工作人员称,该局南水北调科、水利局以及水库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已前往现场。对于此事的后续进展,工作人员表示,若有处理结果,将会在南阳市生态环境局官网上及时通报。
当晚,淅川县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公安机关已经成功控制5名责任人,并对涉案采砂船和砂场相关设备进行了扣押封存,后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严肃处理。同时,对全县范围内砂石场和河道采砂作业展开全面排查整治,以确保采砂活动依法依规进行,保障河道生态安全。对于涉及部门和行业监管责任的问题,纪检监察机关也已介入调查。
此次河南、湖北“吸金毯”事件,无疑给我们敲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警钟,也引发了公众对非法采砂淘金行为监管的深刻反思。后续相关部门将如何深入彻查此事,又会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我们将持续关注,拭目以待。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