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连续降温信号 是否限制资金进场

本周,政策连续发出降温信号,最明显是周三,先是周二晚间国金证券把保证金比例由80%提高到100%,然后周三广发ETF开始限购,结合近期已经有300多家基金限购,市场认为管理层限制资金进场,周三下午跌势开始加速,一度有恐慌情绪。

周四早盘国产算力替代概念有重大利好,我们周四开盘前就提示,大盘周四反弹,尤其国产芯片板块会大涨,周四国产算力果然大涨,科创板大涨7.3%,将周三高点踩于脚下。但周四晚就有科技股利空出现,芯片龙头寒王预告全年收入不过50亿出头,同时一家芯片炒作猛烈的小盘股也关进小黑屋,周五市场又进入纠结状态。

在目前点位,管理层连续出台降温信号,市场不禁疑问,指数是否会进入中级别调整状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想明白三个问题:1,管理层是否不希望股市继续上涨或者活跃。

2,场外资金是否就此不再进场。3,周三一度恐慌大跌的真正原因?

第一个问题,管理层降温市场态度明显,但推出的几个利空政策只是对热度过高的板块和资金进行调控,而且力度都在可以控制范围内,不会逆转市场原有趋势,比如国金证券调高融资保证金比例,很多老股民认为是对热钱釜底抽薪,2015年高点时,也是严查杠杆资金,引发市场崩盘。

调高杠杆资金门槛确实对热钱进场有立竿见影降温效果,但目前点位调控和2015年有本质区别,2015年杠杆资金过热不仅反映在场内融资达到2.3万亿,场外非法融资更是遍地开花,这个场外非法融资的杠杆式1比9,就是融资比例就很恐怖,100万可以买1000万的股票,一旦股指回调10%,场外杠杆资金就会本金爆仓,2015年的崩盘正是场外配资爆仓的原因,而针对这轮行情,对场外配资监管一直严格,市场不具备15年持续大跌条件。

至于场内配资,2015年高点是场内配资达到2.3万亿,现在虽然已经到了2.2万亿,和2015年高点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还是有本质不同,现在整个市场已经突破100万亿,远大于2015年,2015年场内配资占流通市值9.7%,现在只有4.6%的比值。

而且调整融资保证金比,从80%调整到100%,降温意味明显,但不是特别大的改变趋势的利空,因为2023年9月,就曾经有类似动作,当时是市场下跌趋势,管理层为提振市场,把保证金比例由100%降到80%,当时可是全部券商一起动作,但结果呢,A股在23年下半年不仅持续下跌,而且跌幅惨重,说明小幅调降或调升保证金比例根本不是决定市场趋势的级别。

周三第二个利空,就是基金和ETF纷纷限购,近一个月有382只主动权益基金处于“暂停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状态;主动权益基金整体是4500多只,目前限购的比例还不到10%,

基金限购分为全部限购,还是份额限购,目前基金多是份额限购。就是没有完全关闭申购窗口,只是降低申购份额,份额申购降低到1万甚至更低。

采取份额限购的基金多是近期热门板块的基金或ETF,近期申购热情高涨,管理层采取限额申购是防止资金规模过快膨胀,因为小盘基金如过规模过快膨胀,一方面避免因规模急剧膨胀导致投资策略失效。

2是避免因规模过大而被迫投资次优标的或改变策略;

因此近期不断有基金限购声音,更多是基金经理从业绩角度出发考量,并不是管理层主动降温的信号。而且,周三大跌之后,当天晚上,广发科创ETF就急忙放开限售,这是稳定市场明确的信号,

同时,周二,周三,央行在公开市场连续两天净回笼现金,周三大跌以后,周四,周五,央行分别向市场净投放200亿和4000亿,

因此对于第一个问题,管理层是不是不希望股市继续上涨,可以明确答复,不管是证劵会还是央行,对股市都是呵护有加,希望股市继续活跃,只不过不希望杠杆资金过快介入,也不希望概念股过度爆炒,简单说就是希望行情慢牛,而不是快牛蛮牛。

认同乐阳这一观点的朋友,可以在下方打一个666,让我看到您,不认同的朋友,也可以打一个333,表达您的看法。

第二个问题,场外资金会不会继续进场,这个问题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社会总流动性是否继续宽松,二是银行储蓄是否急于进入股市。

社会流动性是否持续宽松是决定行情性质的关键,我们不要过于关注央行短期公开市场操作,要看清央行长期态度,8月份,央行通过MLF操作。向市场投放3000亿,还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市场净投放3000亿,8月央行净投放达到6000亿,而七月净投放5000亿,如果保持这一放水节奏,就超过2020年疫情期间的投放力度了,2020年为应对疫情,每个月净投放4000亿左右,持续到年底,股市就走出一波上升浪。

至于大家担心,现在股市起来了,央行今年后几个月会否改变放水节奏,甚至开始收紧货币投放,这个目前看是过于担忧了,因为目前实体经济很冷,一到七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降到1.6%,房地产投资增长为负的12%,消费数据,5月份还不错,增长6.4%,但是这国补取消,消费数据一落千丈,7月消费数据降为3.7%。

经济三驾马车最重要的良性消费和投资都陷入泥沼,这个时候,央行会全力保证社会流动性宽裕,也会尽力维护股市向好来提振消费信心。

不仅央行会继续放水,今年底,还需要出台提振消费的具体政策,比如再次国补和加大基建力度。这对于股市都是利好。

在社会总体流动性宽裕,而实体经济偏冷,资金流向股市是正常的选择,而决定社会资金进场节奏的,关键原因就是股市有无赚钱效应,7月数据显示银行存款减少2.5万亿,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这是银行存款向股市搬家的明确信号,这个数据已经公布,股市上涨骤然加速,因为机构都认识到,股市已经进入,赚钱效应引发银行资金进场,进场资金继续推动股市上涨,从而赚钱效应更为强烈,这是一个标准就是的正反馈效应,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是主流板块涨幅巨大,整体泡沫巨大引发大机构撤退,而目前创业板估值50倍左右,沪深300估值14倍,泡沫巨大这一点还远谈不上。单靠政策小小降温和敲打是不会改变大趋势的。

而且场外资金是后知后觉的,现在股市赚钱效应继续凝聚,银行资金百家股市仍在进行时。

至于第三个问题,周三大跌的真正原因,我认为不仅仅是降温杠杆和限购基金,真正的原因是股市上涨和实体经济疲弱形成反差,以地产白酒为首的蓝筹权重不支持继续上涨,在周三出现主动跳水引发全面回调,而且地产股面临中期调整,这是制约大盘主要原因。

市场真正的希望和主线在于人工智能和国产算力替代,但周五有出现政策降温算力板块,蓝筹的走弱和科技股的分歧,是决定行情性质的两大关键,这一个大问题,乐阳会在明天再录一个视频和朋友们一起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30

标签:财经   信号   资金   政策   股市   央行   市场   基金   场外   杠杆   保证金   融资   利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