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种错觉?一听说 “热门赛道”“风口行业”,立马觉得那里肯定挤得像早高峰的地铁,得踮着脚才能抢到块立足之地;可一提到 “长期主义”“深耕主业” 这种听起来就 “慢半拍” 的路,又总觉得是老太太散步的林间小道,冷清到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但查理・芒格这老头,用一辈子的经历打了所有人的脸。
他和巴菲特守着伯克希尔哈撒韦,不追 AI 风口,不炒虚拟货币,甚至连互联网泡沫最疯狂的时候都能稳坐钓鱼台,就靠 “买好公司、长期拿着” 这招 “笨办法”,硬是把 1 万美元变成了如今的几千万。
你说这路要是真 “拥挤”,怎么没见几个人能跟他们走到底?
其实咱们都被常识骗了,真正的大道从来都不挤,挤的全是自以为聪明的 “伪捷径” 。
就像景区里的观光缆车,排队两小时,体验三分钟,大家还挤破头;可旁边那条徒步登山的石板路,虽然要多走半小时,却能看到缆车看不到的瀑布和云海,走的人反而寥寥无几。
芒格的智慧,就是看透了这层 “反常识真相”:大道人少,不是因为路不好,而是因为大多数人都熬不过 “慢” 和 “难”。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朋友:减肥时宁可吃 “代餐饼干” 饿到眼冒金星,也不愿意每天跑半小时步;学英语时疯狂买 “七天速成课”,却连一篇完整的短文都懒得背;炒股时盯着 K 线图熬夜 “抓涨停”,却连公司的财报都看不懂。
他们总觉得 “大道太慢”,总想找条 “抄近路” 的法子,可最后往往是 “捷径没抄着,反而绕了远路”。
这背后藏着一个所有人都逃不掉的认知陷阱:我们总高估短期收益的诱惑,却低估长期坚持的价值 。
就像芒格说的:“人们总是高估自己在一年里能做到的事,却低估自己在十年里能做到的事。”
拿投资圈举例,2023 年 AI 概念火的时候,随便一只沾边的股票都能连着涨停,无数人抱着 “赚快钱” 的心态冲进去,结果呢?不少公司连像样的产品都没有,股价炒上去又跌下来,套住了一大批跟风的人。
可芒格旗下的伯克希尔,却在大家都疯抢 AI 股的时候,悄悄加仓了苹果 ,不是因为苹果突然变成了 “AI 龙头”,而是因为芒格研究了十几年,知道苹果的品牌力和用户粘性能持续创造价值。
后来 AI 股泡沫破裂,苹果股价却稳中有升,那些当初嘲笑芒格 “跟不上时代” 的人,现在脸都被打肿了。
职场里的 “大道困境” 更明显。
现在年轻人找工作,都爱往 “网红行业” 挤,今天做直播带货,明天搞社群运营,觉得 “来钱快”;可那些选择 “冷门” 领域的人,比如做工业设计、古籍修复的,一开始工资可能不高,却能在三五年后成为行业里的 “香饽饽”。
我有个做机械设计的朋友,十年前毕业时,同学们都觉得 “机械没前途”,纷纷转去做互联网运营,只有他守着绘图板画图。
现在他成了行业里的资深专家,年薪是当年转行者的三倍还多,那些当年转行者,反而因为行业内卷严重,要么被迫转行,要么拿着几千块的工资 “苟着”。
为什么大家会把 “大道” 当成 “傻子路”?因为大道的 “好处” 是慢变量,需要等三五年甚至十年才能看到,而 “伪捷径” 的 “好处” 是快变量,今天做明天就能看到点甜头。
就像种地,大道是 “春耕夏耘秋收”,一步都不能少;伪捷径是 “催熟剂催出来的果子”,看着光鲜,吃着没味道,还可能有害。
可大多数人都急着 “尝甜头”,宁愿吃催熟的果子,也不愿意等自然成熟的收成,这就是大道人少的第一个原因:愿意 “等” 的人,本来就不多 。
芒格有个著名的 “逆向思维”:“如果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这句话听着像开玩笑,其实道破了 “大道人少” 的核心秘密,大道不是 “选出来的”,是 “筛出来的” ,而筛选的标准,就是 “反人性”。
咱们先说说 “人性” 是什么?是 “想偷懒”“怕麻烦”“贪便宜”“爱跟风”。
而大道上的每一步,都在跟这些人性弱点作对。
比如 “延迟满足” 这件事,就是大道的 “入门考试”。
芒格和巴菲特买股票,从来不是 “今天买明天卖”,而是 “一拿就拿十几年”。
他们买可口可乐的时候,有人说 “饮料行业竞争太激烈,赚不了大钱”,可他们不管,就盯着可口可乐的品牌和渠道优势,拿了三十多年,收益翻了几十倍。
换做普通人,能忍住 “看到股价涨就想卖” 的冲动吗?大多数人连三个月都熬不过,看到一点利润就赶紧套现,结果错过了后面的大行情。
再比如 “承认自己不懂”,这也是反人性的。
人都爱装 “专家”,觉得 “什么都懂” 才有面子,可芒格呢?他公开说 “我不懂科技股”,所以在互联网泡沫最疯狂的时候,他坚决不碰;后来他研究了比亚迪,觉得自己 “看懂了王传福的能力”,才敢重仓投资。
反观那些 “什么热点都敢追” 的人,今天炒元宇宙,明天炒 ChatGPT,其实连基本的技术逻辑都没搞懂,最后亏了钱还怪 “运气不好”。
就像芒格说的:“如果你在一个自己不懂的领域投资,跟在赌场里下注没什么区别,区别只是赌场的赔率更透明。”
还有 “拒绝诱惑”,更是难上加难。
2008 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很多金融机构都在搞 “次贷衍生品”,这种产品风险极高,但短期收益惊人,不少人都抱着 “赚一把就走” 的心态往里冲。
可伯克希尔却坚决不碰,巴菲特甚至说 “这种产品我看不懂,也不想懂”。
结果金融危机爆发,无数机构破产,伯克希尔却因为现金流充足,还能抄底那些被错杀的好公司。
这就像减肥时,别人都在吃炸鸡喝奶茶,你却要啃水煮菜,不是你不爱吃,是你知道 “吃了会胖”,所以能忍住诱惑。
你看,大道上的 “反人性” 筛选,其实是一道 “淘汰题”:忍不住延迟满足的人,被淘汰;不愿意承认无知的人,被淘汰;抵不住诱惑的人,被淘汰 ,最后能留在大道上的,都是能跟自己的人性弱点 “死磕” 的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多?
很多人觉得 “走大道太慢”,总想找条 “快一点” 的路,可他们不知道,大道看似慢,其实是 “最省时间” 的路 ,因为它不会让你走回头路,不会让你为 “走捷径” 付出额外的代价。
芒格这辈子,就没走过什么 “捷径”。
他年轻时做律师,不是像其他律师那样 “什么案子都接”,而是专门做 “疑难复杂的并购案”,虽然每个案子要花半年甚至一年时间,但做一个案子就能积累一批高端客户。
后来他转行做投资,也不是 “到处找黑马股”,而是深耕 “消费、金融、制造” 这几个自己熟悉的领域,把每个公司的基本面研究透,然后长期持有。
有人算过,芒格这辈子投资的公司,加起来不超过 50 家,可就是这 50 家公司,让他成为了世界顶级富豪。
反观那些 “走捷径” 的人,看似 “快”,其实一直在 “绕圈子”。
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一开始想 “快速涨粉”,今天模仿这个博主拍搞笑视频,明天模仿那个博主做知识分享,半年换了十几种风格,粉丝还不到一万。
后来他听了芒格的故事,决定 “深耕职场领域”,每天写一篇职场干货,虽然前三个月涨粉很慢,但坚持了一年后,粉丝突破了一百万,还出版了自己的书。
他说:“以前总觉得‘换赛道快’,后来才发现,‘换赛道’其实是在‘从头开始’,而‘守着一个赛道深耕’,才是在‘积累复利’。”
这里就要提到芒格最看重的 “复利思维” 了。
复利的本质,就是 “做正确的事,然后让时间帮你赚钱”。就像你在银行存 10 万块,年利率 5%,看似每年只多 5000 块,可 20 年后,这笔钱会变成 26 万多,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走大道,其实就是在 “积累复利”:你每天多学一点知识,每天多积累一个客户,每天多提升一点技能,看似进步很慢,可十年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甩了那些 “走捷径” 的人十条街。
还有个更反常识的真相:大道上的 “竞争对手” 其实最少 。
因为大多数人都去挤 “伪捷径” 了,大道上反而没什么人跟你抢。就像做实体生意,很多人觉得 “电商是捷径”,都去开网店,结果网店内卷严重,赚的钱还不够交推广费,可那些坚持做线下实体店的人,把服务做好,把产品做精,反而吸引了一大批 “喜欢线下体验” 的客户,生意越做越红火。
这就像芒格说的:“在一个别人都不看好的领域里坚持,反而更容易成功,因为没人跟你竞争。”
很多人觉得芒格 “太保守”“跟不上时代”,可他们不知道,芒格不是 “不想走捷径”,而是 “看透了捷径的本质”,所有看似 “轻松” 的捷径,其实都藏着 “巨大的代价”,要么是 “短期收益,长期亏损”,要么是 “快速成功,快速失败”。
而大道呢?它虽然 “慢”,却能让你走得稳;虽然 “难”,却能让你走得远。它不需要你 “投机取巧”,不需要你 “装腔作势”,只需要你 “坚持做正确的事”,然后等时间给你答案。
就像芒格在 98 岁生日时说的:“我这一辈子,没什么特别的技巧,就是坚持走在‘买好公司、长期持有’这条大道上,看着身边的人来了又走,有的去追风口,有的去炒概念,最后能跟我一起走到终点的,没几个。”
所以下次再有人跟你说 “某某路是捷径,快去挤”,你不妨想想芒格的话,然后转身走向那条 “冷清的大道”,因为你知道,大道人少,不是因为路不好,是因为能坚持下来的人,都成了传奇 。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