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沈昕
潮新闻新开《青年说》栏目。无论你是大学同学,还是职场新人,诚邀你一起谈论青年所关心的话题,大胆抛出新锐观点、打开新奇脑洞,让社会倾听青春的声音。投稿邮箱:zjrbpl@126.com,来稿请注明“青年说”。
图源:视觉中国
近日,一则博主模仿消费者“误入主理人咖啡店”的视频在网络爆火。视频中,博主模仿的咖啡店“主理人”态度傲慢,介绍产品时夹杂着法语和英语,将普通美式咖啡包装成“巴拿马红标瑰夏翡翠庄园冷发酵水洗的geisha”。视频一出,引起大量网友共鸣。“主理人”一词,也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破圈”。
十年前,“主理人”还是个自带光环的称呼。在潮流品牌、文创餐饮等领域,它代表着创意、个性、审美与情怀。但如今,“主理人主打不理人”“叫声服务员,能气疯一群主理人”等段子频出,“主理人”成了网络群嘲的对象,他们被嘲讽的到底是什么?
首先,某些“主理人”言语傲慢,举止不善,对消费者形成了一种“隐形霸凌”。从进店开始某些“主理人”便会差别对待消费者,对待打扮普通的顾客态度冷淡,而对打扮时尚的顾客或熟客热情洋溢。更甚者还会立下一堆莫名的规矩,包括但不限于进店要预约、店里不能拍照、入座有最低消费、不能使用卫生间等等。而点单时,顾客们发现不仅东西价格贵,“主理人”的服务也很高贵。一杯普通咖啡,因“主理人”的噱头,溢价严重,品质却不尽如人意。介绍产品满口生僻英文,却不考虑顾客是否能听懂。很多网友戏称“主理人”就是“主打不理人”。
现实中“主理人”还被不断滥用,逐渐成为了一种“伪精致”的装饰符号。原本象征着品牌灵魂人物的“主理人”,如今只要是个体商户,不管经营内容为何,都能给自己贴上这个标签。卖肉夹馍的,是低温慢煮伊比利亚黑猪五花肉香脆帕尼尼主理人;卖隆江猪脚饭的,是广东omakase隆江料理豚足玉子丼饭主理人。
创业者们当然可以有格调上的追求,但在使用“主理人”称呼时,更应考虑所提供的服务是否与之相匹配,而非只是将其作为一种增加流量的标签,或借此对商品“赋魅”,抬高商品价格,割消费者们的韭菜。
消费者抵触“主理人”,正是对这种不良商业风气的抗议;网友们纷纷拍段子模仿“主理人”,正是对这种“伪精致”的解构。他们反感商家用华丽的包装掩盖产品和服务的平庸,用高高在上的姿态“教育”消费者,而非平等对话。在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当下,消费者不再轻易被花哨概念迷惑,更看重实实在在的情绪与价值。那些靠营造虚假人设、抬高消费门槛来获利的“主理人”,被市场抛弃是必然结果。
当然,社会不能也不必因部分人的不良行为,就否定所有“主理人”。在各个行业,仍有许多用心经营、真正将创意与专业融入产品和服务的创业者,他们值得肯定与支持。对那些陷入争议的“主理人”而言,若想重拾消费者信任,需要摒弃虚浮的花架子,回归商业本质。用心打磨产品,提升服务质量,以真诚、平等的态度对待顾客,用实力证明“主理人”的价值,而非靠空洞名号自抬身价。唯有如此,“主理人”这个称谓,才不会沦为笑柄,而是真正成为优质商业与个性文化的代名词。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学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时间:2025-08-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