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蹦出个新词 ——“投资于人”,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背后藏着的是未来经济走向的 “大彩蛋”!
这意味着钱袋子的流向要大变天,咱们的工作、消费、教育、养老、看病这些生活大事,都得跟着变。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唠唠这到底是咋回事!
说白了,“投资于人” 就是国家打算把更多真金白银、优质资源砸到咱们老百姓的生活里。以后生娃有补贴,找工作有支持,钱包能鼓起来、压力能小下去,养老金也可能变多!
比如隔壁邻居家刚生二胎,要是生育补贴到位,奶粉钱、尿布钱就能轻松不少;再比如年轻人想创业,政府给资金扶持、政策优惠,梦想说不定就能更快照进现实。这些实打实的福利,就是要让咱日子越过越舒坦!
回想几十年前,买辆自行车都得凭票、用工业券,生产根本跟不上需求。但现在呢?咱们啥造不出来?随便一个产品,产能都有30%的 “冗余”,社会需要1辆自行车,咱们能造1.3辆!
以前咱们的投资重点,要么砸在生产线上,像1978年到2000年左右,拼命搞生产;要么扑在修路盖楼、房地产上,确实让经济 “蹭蹭” 涨,老百姓生活也改善了不少。
但现在这招不太灵了,再一股脑投基建,钱花出去效果却越来越差,还容易浪费资源。个别地区可能还需要补补课,但大方向得转了!
其实发达国家都走过这一步。1933年,罗斯福搞 “新政”,疯狂修桥铺路建机场,确实把美国经济从泥坑里拉了出来。但20年后,经济学家就发现不对劲了:美国都富起来了,还光盯着造东西、搞基建干啥?得把钱花在人身上!
于是60年代,美国开始建医院、办学校,提高社保,结果大家没了后顾之忧,都愿意花钱消费,直接从生产型社会转型成消费型社会,财政也从 “搞生产” 转向 “保民生”,这才有了现在美国人敢花敢消费的习惯。
反观咱们,为啥都爱存钱?还不是担心老了没钱看病、孩子上学费用高、突然遇到啥意外情况?算笔账就知道,咱们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才 46%,人家成熟市场经济体都在60%以上,差距不小!所以说,“投资于人” 迫在眉睫,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消费潜力一释放,经济自然就活了!
这里不得不提个概念 —— 人力资本。年轻朋友们,别小看自己,你们每个人都是一支潜力无限的 “成长股”!现在学知识、练技能,就是在给这支股票 “增值”,未来工资、奖金、生活的幸福感,都是它给你的 “分红”!
从国家层面看,投资人力资本更是稳赚不赔。研究发现,投1块钱到教育上,每年能给经济带来2 毛4的增长,回报率高达24%。教育水平上去了,大家工作能力变强,能给企业、社会创造更多价值,还能影响下一代。
再看看教育投入,咱们18-25岁人群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60%,美国、英国都80%左右,德国也有77%,提升空间大着呢!人力素质高了,工资跟着涨,创新人才也会扎堆冒出来,以后说不定咱们中国能出更多顶尖科技!
有人可能犯嘀咕:说起来挺好,钱从哪来?别担心,这可不是政府一家的事儿!首先,政府肯定得出头,一年从几万亿财政预算里拿出一两万亿搞 “投资于人”,等经济盘活了,未来财政收入还能翻倍,这叫 “放长线钓大鱼”;其次,不少企业家有情怀、有担当,愿意办教育、搞公益,他们出钱,既能做贡献,又能吸引人才,双赢!
最后,市场也会 “闻风而动”,政府和企业带头,市场机制自然会跟上,大家一起把这块 “蛋糕” 做大!
说到底,“投资于人” 不是简单发福利,而是打开经济增长新大门的 “金钥匙”!这事儿关系着企业怎么转型、地方经济怎么发展,更是咱们普通人新的机遇。
你对 “投资于人” 怎么看?觉得哪些领域最该优先投入?欢迎在评论区唠一唠,咱们一起头脑风暴!
【文本来源@李稻葵的视频内容】
#经济##投资于人##社会#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