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李天佑上将离世后镜头,戎马一生英年早逝,妻子悲痛难掩

文/历史勘探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1970年9月27日,李天佑上将在北京离世,躺在床上的李天佑,安静祥和,谁能想到,这位曾经驰骋疆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虎将,就这样匆匆走完了他56年的人生历程。

照片中李天佑将军一身板正的军装,哪怕是不说话,都能感受到他的威严,他的妻子杜启远站在一旁,一只手恋恋不舍的抚摸着丈夫,眼神中满是悲痛。

李天佑出生在一个广西的贫苦农民家庭,那是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四面环山,生存环境恶劣,常有毒蛇猛兽出没。

李家靠租赁地主一亩薄地和编织草席维持生计,日子过得十分艰难,1925年,桂北发生大旱灾,李家为了谋生,全家人向北逃荒到龙胜县金竹坳,后又辗转至桂林市。

在那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李天佑的求学之路更加困难,仅仅上了两年私塾,就因为家里穷得叮当响,实在供不起,只能含着泪辍了学。

才14岁,本该是坐在学堂里读书的年纪,他却跑到桂林一家米粉店当起了学徒。

1928年,李天佑告别了父母,跑去参加了桂系名将李明瑞的部队,在部队里,他啥苦活累活都抢着干,打起仗来更是勇猛无比,就像一头下山的猛虎,敌人见了都害怕。

凭借着这股敢打敢拼的劲头,他很快就从普通士兵升为了上等兵,后来,部队把他送到了由中共党员张云逸领导创办的南宁教导总队当学兵。

在共产党人的影响下,他的心里就像燃起了一团火,对党组织那是心驰神往,一心想着跟着党摆脱这苦日子,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1929年,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就像找到了自己的根,找到了奋斗的方向。

12月,他又参加了百色起义,从此,他就踏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征程,这一去,就是一辈子。

从百色起义开始,李天佑就像一颗螺丝钉,紧紧地钉在了革命的岗位上,他先后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的排长、连长等职务,跟着部队参加了开辟和保卫右江苏区的斗争。

1930 年 2 月,红七军主力东进南宁,在隆安、恩隆亭泗与国民党军激战后寡不敌众退入东兰,李天佑掩护主力撤退时脚板中弹住院。

1931年随部转战桂黔湘粤赣边地区时,他多次在危急关头带领全连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掩护军部首长和领导机关安全撤离,被誉为“年轻的小老虎连长”。

此后,他历任团长、师长,参加了第三至第五次反“围剿”,在东征福建回师江西作战中,指挥部队在运动战中全歼国民党军1个主力团,荣获三等红星奖章,所部获“英雄模范团”锦旗。

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之后,李天佑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的团长,投身到平型关战役里。

在这场战役中,他带着部队承担起了主攻的重任,这就好比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他带领的部队就是那最关键、最有力的一股劲。

战斗打响后,他们毫不畏惧地冲向日军精锐部队,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就像猛虎下山,让日军见识到了中国军人的厉害。

不仅如此,他还瞅准时机,一举夺取了战场上的制高点老爷庙,他拿下老爷庙,对整个战斗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像给胜利的大门插上了关键的钥匙。

平型关战役结束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广阳伏击战,在这场战斗里,他指挥若定,带领部队一举歼灭了千余名日军。

1939年,李天佑被送往苏联治疗、学习,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他与刘亚楼等十几人,被送到乌兰巴托,因日军封锁滞留于此。

面对抗战从相持阶段转入反攻阶段,李天佑如坐针毡,随后抱着“死在路上也要回国”的信念,扮成商人,牵着骆驼,穿越蒙古大沙漠,转道阿拉善旗,途经宁夏、甘肃等国民党统治区,最终回到延安。

从苏联到延安, 历经国外和国内,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4省区,迂回行程4000里,历时31个月,可谓千辛万苦。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出把力,这种不惜冒险犯难,也要献身沙场的精神,直至今天依然被传为佳话。

新中国成立后,李天佑担任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广西军区副司令员。

当时虽已消灭 10 多万土匪,但因桂系军阀长期统治和白崇禧溃逃前的布置,广西匪患严重,巩固政权、恢复秩序迫在眉睫。

1950 年 1 月 25 日,恭城县发生大规模土匪暴乱,声势浩大、手段残忍,震惊省内外。

这严峻形势让毛泽东十分关切,还提出了肃清期限,重压之下,李天佑提出“重点剿匪”,主张将桂东南 17 个县作为重点区域,把剿匪和发动群众结合起来。

正所谓“老将出马,一个顶俩”,在他的铁腕指挥下,那 33 万多令人头疼的土匪,在 2 年多时间里被全部剿灭。

毛泽东十分高兴,两次发电嘉奖广西剿匪工作,广西剿匪,是李天佑军事生涯最后一次大规模指挥,从政策到军事,都彰显出他政治和军事上的成熟。

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开国上将,年纪轻轻的就去世,实在令人惋惜,李天佑的早逝,与他在战争年代多次受伤以及建国后过度劳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战争年代,李天佑先后7次负伤,身体留下了许多隐患,早在1939年,他在中央的安排下前往苏联治病,可见他的病情应该是比较严重的。

尽管如此,他依然心系祖国和人民,在病情稍有好转后便毅然回国,继续投身到革命事业中。

建国后,李天佑的工作更加繁重,他不仅要负责广西军区的各项事务,还要参与全国的军事战略规划和军队建设等工作。

在那个特殊时期,各种正常秩序遭到破坏,李天佑经常连续几天工作得不到休息,繁重的工作任务,复杂多变的情况,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的肾病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医生多次安排他住院治疗,他总以工作离不开而推辞,即使勉强住进医院,仍是经常在病房找人谈话,商谈工作,处理公务,或是白天出去开会,晚上回到医院,每天工作达12小时以上。

肾病引发了他的腰痛和浮肿,在无法坐着开会、办公时,他就躺在办公室的活动床上处理工作。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李天佑依然在拼命工作,他经常加班加点,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呕心沥血。

有学者指出,如果李天佑能够像徐海东大将一样好好休养,他多活十年是完全可能的,然而,李天佑却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1969年1月,李天佑被增补为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4月,李天佑出席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

4月28日,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军委成员名单,李天佑任中央军委委员。

在特殊时期中,李天佑将军一直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开展工作,他心里装着的,全是国家和人民,可那时候的环境太复杂。

他那些美好的愿望,根本就没办法实现,在那样的形势下,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此,他只能通过写诗来倾诉。

1970年1月中旬,李天佑接到离职休息的命令,但在移交工作过程中,仍坚持召开会议,传达周恩来关于援外工作的指示,并提出了如何贯彻落实的意见。

7月底,他接到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招待会请柬,因身体状况较差,医务人员劝他不要出席。

他听说一些刚被“解放”的老干部要参加,坚持抱病出席,为这些同志的复出感到欣慰,这是他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

9月上旬,已陷于病危中的他多次对医务人员说:“我不行了,不要再用贵重的药,浪费国家资财!”9月27日,李天佑在北京逝世。

李天佑将军虽然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却像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他一生忠贞,矢志不渝,英勇善战,是我军的楷模。

李天佑的四个儿子继承了他的遗志,投身军旅,长子李亚西曾任解放军第38军第112师第334团1营3连副指导员,后转业在北京市环保研究所工作至退休。

次子李亚斌曾任总参军务部办公室主任,大校军衔专业;三子李亚宁成年之后参军,后在南京解放军外语学院、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深造。

曾因见义勇为救下一名落水儿童被记三等功一次,1989年从总参谋部军训部团职参谋转业从商,后来是著名企业——露笑集团原董事长。

四子李亚明投身于空军,服役于空军,一直到退休年纪之后才离开空军部队。

参考信源: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一代名将”李天佑的传奇人生2014年01月20日


《中华英才》半月刊——红色记忆 | 李天佑:虎胆将军 英勇绝伦2023-02-01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3

标签:天佑   平型关   中央军委   猛虎   百色   苏联   戎马   英年早逝   广西   日军   上将   悲痛   部队   妻子   镜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