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9月15日,《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正式发布,配合即将在10月1日落地的《助贷新规》,这两记重拳直接给高息助贷行业判了死刑。
那些习惯了躺着赚钱的助贷平台,这回真的慌了。
过去几年,助贷市场简直就是个大染缸。表面上看,很多平台打出"年化18%低息贷款"的广告,看起来特别诱人,但等你真正办了贷款才发现,除了基础利率,还有一堆莫名其妙的费用在等着你。
咨询费、担保费、服务费、会员费,这些花里胡哨的名目加起来,实际年化利率轻松超过36%。更过分的是,有些平台给客户看的协议只有1份,上面写着日息万五,但签字的时候会自动弹出8份子协议,里面藏着各种收费条款。客户稀里糊涂签了字,回头一算账才发现被坑了。
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评价办法把纠纷化解的权重提到了25%以上,这意味着什么?只要消费者投诉,银行就得认真处理,处理不好评分就往下掉。而且现在网上随便搜个贷款真实利率计算器,输入还款金额和期数,几秒钟就能算出实际成本。
有银行从业人员透露,他们行之前跟几家助贷平台合作的产品,光在黑猫投诉上搜"某银行+助贷+担保费"就能跳出好几千条投诉。等10月1号新规一落地,这些投诉都会集中涌到银行官方渠道,纠纷化解这一项肯定得扣分。
并且,评分等级卡得特别死。90分以上才算优秀,75到90分算合格,60到75分勉强及格。要是掉到45到60分这个4级档,会被限制开新业务、开新网点;45分以下直接是5级,可能暂停相关业务,甚至要换掉高管团队。
新规最狠的一招,就是彻底卡死了36%的利率红线。以前那些靠隐性收费绕开红线的套路,现在全不管用了。《助贷新规》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搞清楚助贷机构到底收了多少费,保证借款人的综合融资成本符合最高法的规定。
这个变化对整个助贷行业来说就是地震级别的冲击。目前助贷平台基本分成三个梯队:600亿元规模以上的头部平台,定价普遍在24%以下;600亿元以下的腰部平台多以36%资产为主;300亿元以下的小平台还在追求高定价策略。现在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几乎全部拒绝年化综合成本达36%的助贷机构。
更严重的是,就连24%以上的资产也面临资金荒。很多中小银行、民营银行的资金端直接停止供给,让助贷机构不得不转向其他资金渠道。据业内人士透露,这类资产的资金成本比去年涨了2到3个百分点,部分甚至高出5个百分点。
以前高息助贷产品年化35%的时候,逾期率大概8%,扣除各种成本还能有5%左右的利润。现在要是降到年化20%,逾期率必须控制在3%以内才能不亏本。问题是优质客群早就被大银行抢完了,中小助贷平台哪来那么多低风险客户?
面对银行资金的大规模撤离,助贷行业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资金大迁徙。其中最意外的变化是,曾经因为成本劣势淡出主流视野的信托资金,现在又重新活跃起来了。
信托资金重新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它决策链条短、资金充裕,能够快速填补银行资金撤离后的空缺。目前包括外贸信托、国通信托、华鑫信托、渤海信托等在内的主要玩家,其消费金融业务余额都保持在百亿级别。
不过信托资金的成本明显高于银行。据了解,信托资金的资金成本一般在5.5%左右,加上托管费用后,综合成本区间在6%至7%之间。而且信托资金更倾向于与头部平台合作,对合规风控的要求相当严格。
除了信托,商业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也被助贷机构纳入视线。但这些渠道的"补位"空间正在被压缩。据媒体报道,近日一份全国性的商业保理管理办法已下发机构征求意见,明确禁止"基于消费应收账款开展名为保理实际为消费贷的融资业务"。
现在距离10月1号只有几天时间了,不少银行已经开始紧急刹车。有的下架了高息助贷产品,有的跟合作的助贷平台解约,有的开始培训一线员工怎么应对投诉。还有银行明确跟助贷平台说,10月后只做年化24%以内的产品,要是平台做不了,就终止合作。
最无辜的可能要数银行一线员工了。基层网点的柜员现在天天被投诉压得喘不过气,助贷相关的投诉跟他们半毛钱关系没有,却得扛下所有压力。
有很多柜员都遇到过这种事,客户拿着手机冲进网点,拍着柜台说你们银行坑人,借1万分12期,每个月要还1000,这不是高利贷吗!柜员查了系统才发现,这笔贷款是客户在助贷平台上办的,放款方虽然是他们银行,但整个流程都是线上的,跟网点没任何关系。
其实监管这么搞,逻辑很清楚。以前管助贷全靠监管部门自己查,人力有限查不过来。现在把纠纷化解的权重提上去,相当于发动消费者一起监督,成本低还高效。你银行要是敢搞高息、乱收费,消费者就投诉,投诉多了评分就掉,评分掉了业务就停。
10月1号很可能成为助贷行业的分水岭。以前是拼规模、赚快钱,以后得拼合规、做长期。对消费者来说,这绝对是个好消息。以后借钱再也不用怕被坑了,算清楚利率,不对劲就投诉,监管会帮着撑腰。
靠忽悠客户、隐性收费赚钱的日子,彻底过去了。游戏规则变了,再按老路子走,肯定行不通。#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参考资料:
21世纪经济报道-助贷新规前夜资金大迁徙:银行拒高息资产 信托资金走俏
中国网财经-新规剑指助贷行业乱象,“会员费”、“双融担”将迎来终结
更新时间:2025-09-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