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戒盐?北大研究发现:吃咸点,老人会更长寿?是真的假的

清晨六点,王大爷像往常一样,端着热气腾腾的莲藕汤,拧眉看着妻子王奶奶:“还得多撒点盐,没点咸味,哪叫汤?”王奶奶却一脸严肃:“少吃盐,医生说盐多伤身体。”两位老人各执一词,本以为这又是一场简单的“口味拉锯战”,没想到邻居刘阿姨端来一则新闻,“北大研究发现,吃咸点,老人或许更长寿!”话音未落,家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吃盐到底是养生,还是夺命凶手?“难道戒盐是误区?”“我是不是可以畅快吃咸菜了?”当大家都在为是不是要和盐‘绝交’焦虑时,这项研究的出现似乎直戳每个人的疑虑。

吃盐,被误解了多少年?专家权威观点有变化?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盐多必失”已经是膳食的金科玉律。无论体检单出了问题,或是家有老人小孩,医生的叮咛总少不了“少放盐”。但这条标准放在实际生活中,却屡屡引发争议。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日均食盐摄入量约为9~10克,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克。听起来很危急,可细细一查,中国长寿老人里,不乏“重口味”拥趸,锅里没点咸味反而没胃口。

“熬夜+重口味”的饮食一直备受批评,但近期北大的一项队列研究提出,老年人如果适量摄入盐分,他们的平均寿命竟然比严格控制盐分的人高出近2年!

此发现让很多医生和营养专家都坐不住了,这不是跟我们平时苦口婆心劝老人的“低盐饮食”正好相反吗?背后的逻辑在哪里?

首先,盐具有维持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的作用,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年龄增长使肾脏调节能力下降,极度限制盐分反而可能引发低钠血症,出现脱水、头晕、虚弱等现象。

其次,适量的钠摄入,有助于维持血压和心血管功能的稳定。绝对戒盐,可能导致血压过低,出现头晕、乏力,甚至增加摔倒与疾病风险。

再次,不吃盐并非意味着健康无忧。人体正常代谢离不开钠元素,长时间“零盐”饮食反而会扰乱神经、肌肉功能。

但随之而来的担忧也有依据。医学研究已多次证实,高盐饮食与高血压、心脏病、中风、胃癌等疾病有关联。英国一份对1600多名青少年长期跟踪的研究发现,吃咸食者更易肥胖。伦敦大学调查显示, 2010年英国胃癌患者中,25%的人有偏咸饮食习惯

所以,“吃咸点老人更长寿”的说法,绝非鼓吹大家放开吃盐,而是提示“绝对戒盐”也是不科学的。老年人合理控盐,更利长寿

坚持适度摄盐,老人身体会有哪些惊人变化?

北大这项关于中国老人的大样本研究,结论并不极端:每日食盐摄入在3~5克的老人,平均寿命比极低或者极高盐摄入组高出近两年。也就是说,过咸、过淡都失之偏颇。

按照研究,以及中华医学会等权威建议,老年人摄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体液与电解质更平衡,预防身体虚弱 随着年龄增长,老人肾小球减少,肾浓缩尿能力下降,丢失电解质速度加快。每天适量摄盐(约3~5克),能帮助维持钠钾平衡,减少头晕、乏力。

2. 降低低钠血症风险,保护心脏和大脑 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因长期过度限盐,低钠血症发生率升高12.6%,容易突发心律失常、意识障碍、肌无力等。

3. 稳定血压,减少摔倒、晕厥风险 过度控盐可能导致血压过低,老人易因为头晕摔倒等发生骨折。科学复盘发现,合理摄入有助于保持体能与反应速度。

4. 延缓高龄慢性疾病的进展 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控中,绝对戒盐并不是优选方案。部分高龄慢病患者,一味限钠,反容易引发营养不良、心衰,甚至加重病程。

5. 改善生活质量,提升饮食愉悦感 调查发现,约68%的老人若饮食偏淡,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甚至营养不良的风险较大。适量调味反而让膳食更加美味均衡,有助于摄入更多关键营养。

特别提醒:适量+均衡才是核心,不是让老人重回“咸菜+大酱”的老路,而是在医生建议下,找到属于自己的“咸度黄金区间”。

怎么做到“科学吃盐”?避免误区,这4点帮你健康护航

看到这里,或许不少老人和家属会问:那我到底一天吃多少盐合适?医生建议,每天控制在3~5克(约一啤酒瓶盖)即可。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或肾病,个体需遵循医生具体意见。

如何科学用盐?建议以下4招:

“隐形盐”要警惕,不光看炒菜放多少盐

很多食物自带盐分,如咸菜、酱油、火腿肠、方便面等。即使烹饪时少放盐,加了腌制食品,实际盐摄入也可能超标。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约60%的盐摄入来自“加工食品”!

客观看待口味变化,适度调整,循序渐进

如果长期重口味,勿骤然“断盐”,应缓慢减少,逐步习惯。老人味觉减退,更需关注营养均衡。

学会用“复合调味”替代单纯食盐

可多用香葱、蒜泥、胡椒、醋、柠檬汁等调味,既丰富风味,又减少盐用量。

家庭成员协同,定期检测,量体裁衣

建议老人每年至少查血压、电解质(血钠)和肾功能,遇有头晕乏力、尿量异常等更要及时就医。 家有老人,要从“为健康减盐”升级为“为健康科学用盐”,一味“去盐”不可取。

健康养生,并非“咸淡掌控人生”,关键在于适度、均衡与个体化。盐不是越少越好,也绝不能“想吃就吃”。北大和医学界的权威研究告诉我们,科学控盐,才能守护老人身心健康与长寿。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健康科普,食盐摄入情况和高血压风险分析》 3.《WHO:以科学方法减少膳食盐摄入》 4.《2023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5.《柳叶刀:中国膳食结构与慢病关系队列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养生   长寿   北大   老人   中国   盐分   电解质   食盐   头晕   饮食   医生   膳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