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在“郑汴一体化”中为何收获寥寥?三大原因很现实

在河南,“郑汴一体化”是一个在2005年就被首次提出的发展战略,且在近20年中也不止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单从理论上说,与郑州的一体化发展对于开封市而言无疑是难得的机遇,毕竟郑州既是省会,更是周边300公里以内唯一的大城市,经济资源、交通资源无可比拟。

在近20年中,开封在“郑汴一体化”中的收获如何?

对于这个问题,“收获寥寥”、“几乎没有收获”、“一体化名大于实”等等都是常见的评价,甚至不乏开封“失多于得”的声音。

在“郑汴一体化”中,开封为何收获寥寥?

一、郑州,尤其是郑州开发区至今未有具备外溢能力的产业体量

就交通而言,郑开大道、郑汴物流通道、郑开城际铁路的开通无疑大幅提升了郑州市区与开封市区间的通勤线路、物流运输效率。

可在产业领域,开封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并没有承接到来自郑州的大规模产业转移与溢出效应。

在产业大类中,最具备溢出、承接、转移特征的莫过于工业,因为它的产业链相对更长,既能满足总部、研发在甲地,生产在乙地的特征,也能满足于“主机厂”在甲地,零部件配套企业在乙地的特征,还能满足于整体由甲地迁移至乙地的特征。

过去20年是郑州的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但这一过程没有大量的企业外迁到开封,也没有大量的服务于郑州链主企业的配套型企业因开封距郑州相对较近且有物流通道的因素落户开封。

而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在于郑州,尤其是郑州开发区的产业体量至今未具备大规模的外溢能力,以汽车产业为例,不论是整车制造还是零部件企业,优先集中在开发区内仍是现阶段的首选。

之所以说是郑州开发区,一是因为郑州开发区是郑州市区最大的工业基地,二是因为郑州开发区在郑州城区的东部,是承担郑州向东发展的载体之一,而开封恰位于郑州的东邻。假设开发区的产业体量大到可以将配套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外溢至周边的情况下,东邻的开封必然是有优势承接的地区。

二、缺少来自省级的实质性“撮合”

郑汴一体化不是郑州与开封之间的主动约定,而是由省里起头,并不止一次提出。可就在近20年里,省里对两市的一体化并没有实质性“撮合”,既没有在中牟县与开封市区交界的区域批复毗邻合作区、共建园区等促进两市一体化的产业载体,若有了政策加持下的专门区域,两市就能以此开展合作开发建设、合作招商引资等工作。

除了产业外,省里也没有将个别位于郑州的省属院校引导至开封建新校区过整体迁至开封。

三、中牟县一直未能撤县设区,使得郑州难以将中牟作为郑汴一体化的“桥头堡”

在近20年,“大力向东”是郑州城区扩张的真实写照,“全力向西”则是开封城区的扩张之路,建成区甚至接近了与中牟县的交界处。

单就方向而言,两者的确是在对向发展,但对郑州而言,由于中牟县一直没能撤县设区的缘故,或多或少制约了城市进一步向东发挥的空间。因为县终究不是市区的组成部分,相比市辖区而言更有自主性,市级无法在县里全盘发挥。

假设中牟县在十几年前就成为了郑州市中牟区,那么这里就是郑州市本级的直接辖区之一,城区因此有了继续向东发展的空间。

若郑州城区能依托中牟继续向东,就意味着与开封城区之间的建成区距离更近一步,人员的流动、市场行为的经济资源流通会伴随着这一进度而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7

标签:财经   现实   原因   郑州   中牟县   中牟   产业   城区   开发区   体量   开封市   市区   特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