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公共卫生间标识,不要再制造迷惑》 ,对当下男女公厕标识乱象进行了批评:
️批评乱象及造成的问题
创意过度,实用性缺失:大量场所为追求“设计感”,采用无文字提示的抽象图案,比如用“凹”“凸”,京剧脸谱、三角形和圆圈、烟斗和高跟鞋 、函数曲线等区分男女,甚至直接不标注文字。
这导致人们需要“先猜谜再如厕”,像老年人、儿童、国际游客等群体,因难以理解这些抽象标识,常出现走错卫生间的情况,甚至引发尴尬与安全风险,例如广州6旬老伯因英文标识“Men/Women”误入女厕,遭辱骂后突发心脏病 。
商家将标识作为营销工具:部分商家把标识当成营销手段,用猎奇设计吸引眼球,通过使用普通人难以理解的符号,无形中划定圈子,筛选目标客户,制造文化门槛,违背了公共设施服务大众的根本原则。
️指出乱象产生的原因
标准缺乏强制力:国家层面虽有推荐的男女公厕标识图形符号(男厕标识为裤装,女厕为裙装 ),但这只是推荐性文件,没有强制执行效力。
地方规定也各不相同,有些城市要求必须配上“男”“女”汉字,有些地方则没有相关细则,导致设计师和商家有了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
️呼吁采取的治理措施
细化地方标准:明确将“标识清晰”作为底线,确保标识能让大众快速、准确识别。
建立“禁用清单”:禁止使用烟斗、高跟鞋等容易引发歧义的符号,减少因标识不明导致的误解。
保留弹性空间:在保证标识清晰可辨的基础上,允许适当融入文化元素,避免标识设计千篇一律,实现实用性和独特性的平衡 。
️我觉得上个厕所没有必要搞那么复杂,显示多有文化,大大的一“男”一“女”就会明明白白,根本不要那些设计师的高端。
记得小时候厕所都是土墙围起来,远远就可以看到哪是男厕,哪是女厕。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的减退,上个厕所可费劲了。根本分不清哪个是男厕,哪个是女厕。
那裤子与裙子对视力不好的人来说,分辨可难了,有时我借助手机拍照分辨,有时仰着头仔细看是男厕还是女厕。
我相信不是每一个人的视力都是超级好。就算能分得清的裙子、裤子,可是对视力不好的人也难辨认,更何况其他的特殊符号,那简直就是上个厕所玩成了捉迷藏。
厕所属于大众化,不管高低贵贱学历如何都得去的地方。遇上学识不高,阅历少,视力不佳的人,上个厕所真的好难。
其实,本来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复杂化,是因为实在才能没地方用吗?还是在厕所上想玩出什么高大上的花样来?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对厕所标识有何高见?欢迎留言讨论!
更新时间:2025-07-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