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商业,是一种重要的模式。到了AI时代,大量客观存在的数据和对这些数据超强的分析能力,让榜单商业模式的重要性愈加显著,尤其是在有着明显指向性消费场景里。
这个长假,榜单模式的两大阵营——美团-大众点评的必吃榜和阿里-高德扫街榜,在外卖大战之外,应该是进行了第一轮的“切磋”,看事实,成熟的必吃榜完胜新入局的扫街榜。
大众点评通过“必吃榜”构建的“内容+交易+履约”闭环生态,已形成显著优势,而高德扫街榜虽以用户数快速增长吸引眼球,却因缺乏深度服务和用户粘性设计,在“排行榜经济”的竞争中显露出短板。
必吃榜依托大众点评22年积累的真实用户评价体系,通过AI模型剔除虚假数据,形成“口味分+环境分+服务分”的多维度评分系统。例如,2025年必吃榜评选中,近30%的商户因评价真实性不达标被淘汰。这种“真实评价+动态筛选”机制,让必吃榜成为用户消费决策的“黄金标准”,甚至被视为“餐饮行业风向标”。
节前,大众点评宣布启动“品质外卖保障计划”,向用户发放5000万张不同种类的大额“品质堂食外卖消费券”,同时上线“1对1急送”升级服务。
通过“品质外卖”入口,用户可直接下单必吃榜餐厅的外卖,页面同步展示到店评分、用户评价及“必吃榜”、“老店”等标签,填补外卖场景的决策信息缺口。国庆期间,必吃榜餐厅外卖订单量同比涨超50%,上海、成都等城市的异地用户流量环比增幅达110~120%。
“品质堂食外卖消费券”和“1对1急送”服务覆盖超1400家必吃榜餐厅,既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又提升履约体验。例如,成都游客通过急送服务20分钟内即可收到某老面馆的外卖。
再结合“必吃榜十一逛吃指南”,将餐厅、景点、交通等元素整合为主题线路,包括“上海本帮菜寻味之旅”等等,用户可一键导航并预订套餐,形成”攻略——消费——分享”的闭环。
异地用户流量环比增幅超120%是这一系列组合拳的自然结果。美团构建了一个从内容种草到消费保障再到体验升级的信任闭环,让用户“想来、敢买、满意”。
对比大众点评的必吃榜,高德扫街榜仍陷于流量自嗨,缺乏用户价值深度挖掘。高德扫街榜的官方公众号显示出其策略的空洞,一直在自说自话。相关文章只一味报道自己用户数增长,这是一种典型的内部视角,对用户没有实际价值。用户不关心高德有多少用户,只关心高德能为他提供什么独特价值。
它还忽视用户粘性建立,扫街榜没有任何实际线路推广是致命伤。这与大众点评的“逛吃指南”形成鲜明对比。高德拥有地图和导航的天然优势,本可以更轻松地做出深度美食线路、City walk路线,但它却放弃了这一优势,只做了一个孤立的“扫街榜”,无法融入用户的消费场景,只是一个功能单一的工具。
价值传递的断裂。高德的榜单缺乏像“必吃榜”那样长期建立起来的公信力,也没有消费券、服务升级等配套措施来促成交易闭环。它可能带来了曝光,但无法有效建立信任和激发消费行动。
榜单商业模式下,平台需要做的事还很多。直白地说,阿里-高德需要向美团大众点评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具体而言:
要从“工具思维”转向“生态思维”。高德不能只满足于为用户提供地点列表,而要思考如何融入并服务用户的整个消费旅程,建立其“发现——导航——决策——支付——分享“的用户与平台互动机制。
其次,也是最为重要的:深耕内容,建立信任。榜单的核心是公信力,需要投入资源做精做深内容,打造自己的权威IP,而不是仅依赖流量和算法。
打造交易闭环。扫街榜与支付宝的打通是优势,但需要更多像消费券、会员权益这样的抓手,将流量有效地引导至交易,证明其商业价值。
重视用户体验与粘性。通过线路规划、场景化推荐、服务保障等方式,增加用户使用时长和频率,摆脱“用完即走”的工具属性。
美团-大众点评必吃榜的打法是在经营一个以信任为核心的本地生活社区,而高德扫街榜还停留在利用流量进行浅层信息分发的工具阶段。
在“排行榜经济”这场战役中,谁更能理解并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谁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END
提示:
* 本文为“食材界”原创,欢迎业内外媒体转载。
* 关注“食材界”头条号,“今日头条”搜索“食材界”。
* 本文同步“食材界”微信公众号(ID:ShicaiWorld)。
更新时间:2025-10-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