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何一生不进故宫,终生再未回延安?周总理的谈话道出实情

故宫,象征着中国历史千百年来的权力巅峰,延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我国的“大后方”。

建国后,为何毛主席终其一生没有去到这两个地方?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缘由?

难道是因为,故宫曾经是封建帝王的住所,惹得毛主席这个无产阶级战士的厌恶?但如果是这样,毛主席又为何没有回去革命圣地延安看看?

实际上对于故宫本身,毛主席非但没有厌恶,他和故宫之间,还有着这一段“特殊情缘”。

1919年12月,毛主席从家乡北上,与同志们一起赶赴北京向政府请愿,请求他们出面,驱逐在湖南作恶的军阀张敬尧。

彼时,他和一众同志,便住在故宫边上的福佑寺中。

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到了1929年,院长换成了易培基。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易先生,正是毛主席的“大学”老师。

不仅在年轻时与故宫结下不解之缘,战争时期的毛主席,更是多次出手,力保故宫建筑群、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的完好无缺。

彼时,平津战役一触即发,国共双方将士,为了这场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战,可谓枕戈待旦。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时刻,毛主席也不忘保护故宫、保护文物——他亲自提笔写信,告诉平津战役总前委,要求他们在作战过程中,充分保护北平内外的古迹。

北平解放的前夜,毛主席仍旧记挂着故宫,他再次通电总前委,交代将士们:“此次攻城,务必做出精密策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

从毛主席对故宫以及馆藏文物的关心来看,那些说他“厌恶故宫”的传闻,可以视作无稽之谈。

事实上,一直到了解放后,毛主席与故宫的缘分,也一直没有断。

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将中南海选作政要们的办公场所。

要知道,中南海和故宫这两个地方的距离,仅有一墙之隔。毛主席非但没有表现出对紫禁城的厌恶,反而多次饶有兴致地在城墙上散步。

另一方面,毛主席一直有将珍贵文物、礼品捐赠于故宫的习惯。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领袖的毛主席,无可避免地会收到从全世界各地寄来的字画、器皿等文物。

思虑再三之后,毛主席给这些文物找了一个“好归宿”,那就是故宫博物院。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细心地嘱托博物馆工作人员:“不要将我捐赠的事情宣扬出去,此(些)物件只需收藏便好,不必展示”。

数次保护故宫,让它免遭战火波及,又多次给故宫捐赠文物,由此可见,毛主席与故宫的这段情愿非比寻常。可他为什么从头至尾,没有踏进过故宫一步呢?

这,还要从他与我国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一次关于中国历史周期规律的讨论说起。

彼时,黄炎培告诉主席:封建统治之所以在中国维系了几千年,就是因为跳帝王们走不出深宫大院,跳不出“甲天下”的思想束缚。

听了黄炎培的话,毛主席开始思考,也为他解放后一直不进故宫,埋下了伏笔。

后来,毛主席终于找到了答案:人民监督政府,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规律,是有效的。

“我们绝不能做李自成!”锐意改变,毛主席斩钉截铁。

为了让人民更好地监督自己,毛主席以身作则。他在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的同时,也决定坚决不进故宫,不与封建官僚主义的象征扯上关系。

至于“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为何不回延安”这个问题,则是可以通过他与周总理的一次谈话找到答案。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党“进京赶考”成功,改北平为北京,定北京为首都,将祖国的政治中心,迁移到了这里。

作为国家领袖,毛主席自然而然定居北京。

彼时,国家初立,刚刚结束百年战乱的共和国,可谓百废待兴。

毛主席既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政框架做远景规划,又要在外交上闪转腾挪,应对世界各处反华势力的袭扰,可谓殚精竭虑。

在这种情况下,他连休息时间都是挤出来的,更别说离开北京,到延安“故地重游”了。

另外,1948年毛主席离开延安时,曾对周总理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次是进京赶考咯!我们不能退回来,退回来,不就成了李自成了吗?”

后来,他对周总理说的这句话广泛流传,毛主席也真的“以身作则”一辈子没有回到延安。

当然,毛主席毕竟在延安工作、生活了十几年,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还是相当深厚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举国欢腾。各省市为了庆祝中华民族重获新生,均向北京发去贺电。而唯一得到毛主席回复的,就是延安。

实际上,这不是毛主席唯一一次给延安人民“特殊照顾。”

我们在文章前面曾经提及,作为一国之主,又是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之一,毛主席必然会收到很多赠礼。

对于那些五花八门的馈赠,毛主席不但全部退回,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

只有陕西老乡们的礼物是个例外:唯独延安人民送来的土豆、小麦等农作物,毛主席照单全收。甚至时不时尝一尝。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毛主席自己从始至终没回延安,但他的子女们在解放后不止一次回到延安,故地重游的同时,他们也不忘将毛主席对革命老区的思念与重视,传递到延安人民的心间。

为了“跳出历史规律”坚决不迈入故宫一步;

为了给全国人民做“不当李自成”的表率不回延安,毛主席的一言一行,都站在国家立场考虑,放眼中国历史,再也没有这样一位领袖,像毛主席这样心系百姓、以身作则。

麦子熟了五千次,人民做主第一次。

喊出“人民万岁”的毛主席,用他的身体力行,带领中国走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故宫   平津   北平   延安   以身作则   解放后   实情   北京   终生   厌恶   文物   国家   历史   何一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