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神舟飞天的“电卫士”——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科研人员自研电力监测设备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吴涵

“小到监测保障中心的日常生活用电,大到保障重要试验场所的关键时段、关键设备用电,我们要对供电线路上所有变电站、传输线路、末端用电装备,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参试设备的电力能够持续可靠安全。”

神舟21号载人飞船发射在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王录和同事正忙着检查各个设备机房的用电情况,他们需要在大功率用电的情况下确保电网内电压稳定、功率容量满足需求。

“载人飞船的发射,对用电要求特别高,我们的工作不能出现一点点瑕疵。”王录说,电力保障水平跟不上,会直接影响航天任务的顺利进行,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保证中心的用电质量。

王录来自白银市靖远县,1994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机械系毕业后,就进入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多年来,他一直在雷达供电领域持续深耕,将大型测控装备的驱动与控制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

王录在做研究。

走进王录的办公室,他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一串串数据介绍道:“这些是‘电能质量高速监测与分析系统’实时监测数据。”该系统是王录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心特种设备供电保障缺乏实时监测手段的历史难题,为设备达到毫秒级响应、零差错运行,筑牢了电力保障屏障,也为电力保障人员应急处置提供了可靠依据。用电系统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这个系统就会报警,工作人员就可以立即前去处理。

“哪怕只有40毫秒的电力中断,都可能造成设备中断半小时。”40毫秒,是0.04秒,这是人类几乎无法察觉的极短的时间,比一次眨眼的时间还要快5-7倍。王录告诉记者,许多测控设备在进入工作状态前是需要预热的,从断电到进行预热,再到进入工作状态,可能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从而造成关键测控数据缺失,所以千万不能小看这40毫秒。

“在任务实施的关键阶段,发射场的测发控设备、测控通信设备都已全部进入加电工作状态。”王录说,“对于存在预热需求的设备、承担飞船控制指令发送的统一测控设备,我们在它的供电入口,对全部的电压电流进行高密度无缝隙监测,确保供电期间的电压缺陷能够及时发现,并且可以连续记录故障数据,帮助岗位人员分析定位事故原因。”

“除此之外,我们在发射场供电系统方面采用双回路、多电源等方式,确保关键装备的电力供应可靠。在末端配电系统和关键装备方面,我们采用UPS电源(不间断电源)、母线超级电容、保护电路互锁等关键技术,提高关键设备的忍受电压跌落能力,确保‘电力生命线’的畅通。”王录说。

王录(右一)和同事在检修供电系统。

“火箭不点火,‘双想’不停止”。这是王录和同事们一直以来秉持的工作原则。“双想”指的是预想和回想。预想是对未来可能涉及的环节进行提前思考,分析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相对应的对策;回想则是对过去的工作进行回溯,反思之前发生过的问题是否已经得到有效解决。

每次飞船发射前,王录和同事们总会一遍遍确认供电系统是否正常,他们也早已把测控区所有的电路布局牢记在心中。王录说:“我们就是要尽可能地把事情想细想全,不断探索提升电力保障水平的新技术,全力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保驾护航,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科技   酒泉   神舟   飞天   助力   卫士   电力   航天事业   设备   关键   供电系统   工作   电压   系统   发射场   装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