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座城市是一本书,那么它最真实的故事,并非写在众声喧哗的评论里,而是刻在千百万条沉默的足迹中。高德地图正尝试做的,就是解读这些足迹,为我们揭示一部由真实行为写就的“城市内参”。
高德地图APP介绍,该榜单根据近一年5132万人的13亿次导航228亿公里计算,通过用户多次反复前往的118万家店铺筛选,结合芝麻信用计算的真实评价生成。它不仅是一次功能更新,更是一家大数据公司,在思考如何将其最核心的资产——“数据”,转化为一种普惠的“社会价值”。
我们总说要在红海里找蓝海,在存量里找创新。罗素有句话就是“在自身传统中寻得一种有机发展”。任何的急遽变化必须在自身传统的生态环境中进行,而不是把自身传统摧毁,空中起新楼。而高德对于自己数据积淀的分析,就是一种自身传统的有机发展,是自己本就生长着的榜单,只是公布了出来。
没想到一经推出就引起千层浪,不仅在虚拟世界里,有1.7亿日活的约24%,即4000万,即刻转化成扫街榜日活,超过大众点评的峰值日活(3260万),而且从现实商业格局和市场反应看,也让整个阿里系都为之振奋。
以高德为“感知与决策系统”,以饿了么、淘宝闪购为“即时反应系统”,以淘宝、天猫为“远程规划系统”,构成了阿里“大消费操作系统”的“神经中枢”。加之阿里的股价最近在上升、价值回归之路上,这个“新生儿”有了更大的价值溢出。
“既雕既琢,还归其朴”。在后真相时代,我们对“真实”的渴求空前强烈。“扫街榜”恰恰回应了这种渴求。它所呈现的“好”,不是被包装的、被营销的、被言语定义的“好”,而是被亿万次足迹所验证的、沉默的、实践性的“好”。这是一种认识论上的返璞归真。
数据的平权:从一线体感到下沉市场的“真实”全景
传统点评模式,依赖于用户的“言语”,即“陈述性偏好”(Stated Preference)。但这套体系,天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顽疾——刷分、恶评、KOL营销……言语,正在通货膨胀。
而高德此举,是彻底转向了经济学中的“显示性偏好”。它做出一个根本性的判断:一个人的双脚,远比他的言语更忠于他的内心。当榜单的权威性,不再基于“说了什么”,而是基于“做了什么”(反复前往、长途奔赴),这就建立了一种无可辩驳的、基于客观行为的信任机制。
海量的导航数据,原本是高德用于优化路线、预测交通的“生产资料”。而“扫街榜”的本质,是将这份私有的“生产资料”,以一种普惠的、易于理解的方式,转化为一种“数据公共品”。这份“公共品”的价值,最终要通过使用者的“体感”来检验。
抛开宏大的理论,回归到一个普通用户最真实的“体感”。我是经常各地出差,各地演讲的人,通常会在每个城市的活动是跑步刷圈、找附近的化妆店、网红打卡地和美食聚集区等。在过去,我通常会在A点评App找,然后在B“种草”App的“滤镜美图”看评价,在C社交App的朋友圈里寻求佐证,最后在D地图软件,开始一段纯粹的、与之前所有情感体验都毫无关联的“物理位移”。如今直接打开地图,把“发现过程”和“抵达目的地”合一了,这就是信息减负、生活熵减。
一个朋友的老家在黄冈底下的县级市武穴的村子里,离两个高铁站都有7公里左右的距离,有一天她使用某团去市里,发现一直在上海使用都有打车服务的,在村子里,这个标志都没有显示。于是只能直接切换到高德打车,看来高德的下沉,的确做得更好。她说她弟弟在高铁站附近的店也在榜单上。下沉市场,不仅关乎消费总量,而且是经济厚度和数据的全面性的显现。
从“破圈”“拓新”到“提纯”:三种增长
前段时间,我一直在研究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还能保持稳定增长的案例,其中有一家是带有文旅属性的园林系列餐厅,广东朋友介绍的,在江门有两家店(邑家人牧城、邑家人山水四合院),深圳两家店(邑家人光明四合院,邑家人五邑楼),广州一家店(邑家人岭南四合院)。这几年生意一直很好……高德扫街榜上榜之后,邑家人牧城店成为江门状元榜全域2025火锅第一,光是这家店过去一年就有1.8万人累计导航46.8万公里前往。
主理人黄晓峰先生说,高德曾在一年前的六七月就跟他们联系,对于高德要做的真实的本地生活评价,他还是蛮期待的。因为线上的宣传,其实逻辑就是用钱买流量,会导致很多大博主和商家形成旺盛的宣传流量。但盲目做大流量或者用低价引流,反而会收获大量的差评,因为根本消化不了,承接不了流量,进而加速了自身的衰落甚至死亡,甚至伤害周边商业生态。市场是个江湖,有很多显性和隐性的行为,商家、消费者,其实都有很多信息不对称的地方。
他说,他们的主要客户是家庭客、旅游客,商业接待虽然相对下滑,但是他们的性价比高,人均不过百,环境价值又很好,目前看会有更多的流量,会因“旅游目的地”“网红目的地”这些趋势而来。
他觉得高德将存量的真实数据挖掘出来,慢慢再生、锃亮、再次曝光,永不商业化,这个逻辑挺“反者道之动”的。
对于新客人的转变表现,他觉得需要一段时间的积淀,要看十一的数据表现。但觉得前景看好,因为,如今的消费者,都慢慢从不理性消费转为理性消费,更在乎口碑和真实评价。扫街榜展现之后,对旅游客、外地客,都有比较好的体现,上榜之后,可以想象一下城市间的拓圈潜能和方向。
如果说“邑家人”代表了特色餐饮对“真实流量”的渴求,那么像“七欣天”这样的连锁品牌,则在榜单中看到了“信任”的价值。我是个螃蟹爱好者,七欣天、裕兴记等连锁,我想去探看他们的反应。
七欣天,主打海鲜和螃蟹,镇店之宝是香辣蟹专利配方。全国直营门店300多家。他们老客肯定不少,主要是拓新,然后与消费者建立信任感。主理人李声蕴说,高德上榜之后,堂食桌数和堂食收入平均上涨6%,有些店铺甚至有17%~29%的堂食收入增长,和12%~21%的堂食桌数增长。
而对于像“裕兴记”这样早已将自身定位为“目的地”的成熟品牌,榜单则带来了更高质量的精准客群。
裕兴记在上海共有30余家店,其中5家在旅游景区,经营了7年,一步步走过来,前三年基本上把困境突破,把模式走通。以前依靠的宣传渠道也比较良性发展。对于高德扫街榜,对他们的影响,就是商务客会增加一些,比如会用到司机的人,团队会议出差的人。当时布局在旅游度假区,其实就是“目的地”思路。
结语:最高级的创新,是回归常识
高德扫街榜,其实是提供一种社会生活的研究思路,它慢慢沉淀意义,展示意义,释放意义,然后再加入新意义。高德强调,所有榜单完全源自用户真实行为,绝不掺杂任何商业操作。简单地说,所有排名均来自用户的搜索、收藏、导航等行为痕迹,不存在商家刷分或刷好评的可能,也没有流量加权或人工干预。
高德通过投入巨大的技术和数据成本,生产出“扫街榜”这一高质量的“数字公共品”,免费提供给消费者。其目的,不是通过榜单本身直接盈利,而是以此来吸引和锁定海量用户,构建一个基于“信任”和“真实”的生态壁垒,并创造未来的商业可能性。
归根结底,高德此举最大的创新,是一种“克制”。在一个所有平台都试图“定义”你、“引导”你的时代,它选择成为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和“呈现者”。这份回归常识的勇气,不仅打开了高德的商业想象力,更为我们这个喧嚣的时代,提供了一种久违的、值得信赖的“确定性”。
—— · END · ——
No.6538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水姐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