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晖
夷王去世后,其儿子胡继承王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周厉王。
1、厉王“专利”
早在恭王(共王)时代,不少的山林、菏泽等事实上成为贵族的私有财产,还有一些平民也常到河流湖泊里去打鱼捉蟹,到山林里去砍柴采果。
然而,厉王在荣夷公的建议下,禁止民众到山林河湖里去,将山林河湖收归国有,成为国王的“专利”。
这一事件引起了民众强烈不满,一些大臣也表示反对。
芮良夫大夫意识到这对周王朝的统治非常不利,便不顾个人安危劝谏厉王:“自然界东西人人都有份,怎么能天子独享用呢?这种做法将会激怒天下的百姓!
想啥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厉王一意孤行,搞得民怨沸腾,谤言四起。
2、厉王“弥谤”
厉王专利以后,举国上下十分不满,纷纷谤王。
古代所谓谤,是批评、议论的意思。
厉王得到消息后,火冒三丈,他马上找了一个魏国的巫师,让其监视百姓,倒要看看哪些人在非议大王,并且扬言,敢议论朝政者,杀无赦。
就这样,在严厉的镇压下,人毕竟是有顾虑的,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批评厉王了,即使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互相使使眼色,一切尽在不言中。
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道路以目”。
厉王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把召公叫来炫耀:“怎么样,我能弭谤,再也没有人批评我了吧?”
召公不以为然,他劝厉王说,堵住了老百姓的嘴,就像堵住了奔流不息的河流一样。而一旦水流冲垮了堤防,就会势不可当,您应该让他们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遗憾的是,厉王再次拒绝了召公的劝谏,继续一意孤行。
3、厉王流彘
厉王专利堵死了老百姓想到山林菏泽里去谋生的路,大大地失去了民心。
贵族为了转嫁负担,也加紧了对奴隶和贫民的压榨,而一些在政治斗争中失利的贵族则沦为平民。
偏偏此时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国人再也忍不下去了,一哄而起,包围了厉王居住的宫殿。
所谓国人,主要是指居住在都城及其周围地区的的平民和部分小贵族。
厉王见大势已去,赶紧从后门溜走,跑到了彘地(今山西霍县一带),后来老死于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厉王流彘”事件。
国人暴动,摧毁了厉王专利的措施,废除了这一部分土地国有,新开垦的土地日益增多,成了贵族的私田,西周的统治基础发生了动摇,揭开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序幕。
参考资料:
《史记》《西周史话》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