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名为“学习胖东来”的转型风暴,让永辉超市在2025年上半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阵痛。227家门店关闭,2.41亿元亏损,营收暴跌20.73%——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家传统零售巨头的断腕求生。
“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唯一的出路。”2025年3月,永辉超市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叶国富在全球供应商大会上宣布全面转向品质零售路线。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决心,但也隐约透露出背水一战的悲壮。
如今,半年过去了,永辉交出了一份令人咋舌的成绩单:营业收入299.48亿元,同比下降20.73%,从去年同期盈利2.75亿元变为亏损2.41亿元。这份财报背后,是永辉超市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关店调整的艰难抉择。
永辉超市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数据令人震惊。半年内关闭227家亏损门店,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的闭店总量(232家)。
闭店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一次性成本:租赁及人员赔偿、商品出清和资产报废等费用。仅第二季度关闭186家门店就预计损失8.27亿元。
这些举措直接导致公司营收大幅下滑。财务总监吴凯之在业绩说明会上坦言:“鉴于2025年计划关闭的门店数量较多,公司整体营收额预计将低于2024年水平。”
2024年5月,永辉超市创始人张轩松亲赴胖东来总部取经,随后启动了全面学习胖东来模式的转型之路。
永辉的改革是全方位的:商品供应链变革、服务与顾客体验升级、员工福利与组织文化重塑。公司设立了首席商品官一职,由曾经在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和阿里巴巴盒马鲜生任职的佘咸平担任。
在供应链方面,永辉加速推进裸采模式,完成了2860家标品供应商的裸采合同签订,精简供应商数量约50%。生鲜业务加大源头采购比例提升至60%以上。
截至2025年6月30日,永辉超市调改开业门店共计124家。到8月21日,这一数字已增加至162家。
这些调改门店的表现可圈可点。财务总监吴凯之透露:“调改店完成后销售相比调改前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增长,同时已经进入稳定经营期的调改店整体也已进入稳定盈利状态。”
北京喜隆多店调改后日均销售额达到调改前的近3倍。然而,尽管调改门店收入较同期有大幅度增加,但仍无法弥补因关店产生的收入下降。
在线上渠道,永辉超市的表现同样喜忧参半。2025年上半年线上业务营收54.9亿元,占营业收入18.33%,较去年同比减亏3475万元。
“永辉线上超市”自营到家业务及第三方门店覆盖率已达90%。自营到家业务实现销售额31.4亿元,日均单量21.6万单,月均次月复购率为56.3%。
然而,线上业务收入同比下跌了29.97%,表明虽然减亏但规模仍在收缩9。截至6月30日,已开通线上业务的调改门店达99家。
2024年9月,永辉超市迎来重大股权变更。名创优品的子公司以62.70亿元收购永辉29.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今年3月,永辉超市组建新的领导班子:创始人张轩松担任董事长,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担任非独立董事、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叶国富为永辉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2025年调改门店约200家,关闭门店250到350家,计划至2026年完成所有存量门店的调整2。他还宣布未来三年永辉将孵化100个亿元级单品。
永辉超市的转型阵痛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公司方面预计,由于调改转型工作的短期影响,2025年的盈亏水平将继续承压,预计进入第四季度后会明显好转。
国金证券的分析报告相对乐观,预计“调改店占比在接下来2个季度加速提升(年底占比超过50%),由于调改店业绩明显好于未调改店,预计公司将逐步迎来业绩拐点。”
永辉超市已经公布了定向增发方案,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金额不超过39.92亿元,用于门店升级改造项目、物流仓储升级改造项目等。
截至8月21日,永辉超市的调改店已增加至162家。
财务总监吴凯之预计,公司将在第四季度迎来明显好转。
永辉超市能否凭借胖东来模式实现涅槃重生,2025年第四季度将是关键考验。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