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子们!大家好,我是开心!
2025 年 8 月 7 日,农历闰六月十四,立秋悄然而至。院中的石榴树还挂着夏日的嫣红,檐下的风铃却已换了清越的调子,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流转。老辈人常说,立秋是个讲究的日子,“吃三样,做一事,忌一事”,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藏着对生活的热爱,也藏着对平安入秋的真挚期盼。
吃三样:让时节的味道融入日常
清晨的早市格外热闹,茄子摊位前的紫茄透着水润的光泽,吸引着人们驻足。立秋吃茄子,是刻在记忆里的习惯。“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这句农谚流传多年,道尽了作物生长与时节的紧密联系。
紫皮茄子带着独特的温润,切开后那淡淡的清香便弥漫开来,无论是简单的蒜蓉凉拌,还是浓郁的鱼香做法,都能让人尝到属于初秋的滋味。它自带的凉润特质,像是为褪去暑热而生,一口下去,身心都跟着清爽起来。明朝时,吃茄子的习俗便已在民间流传,如今,这习俗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一盘茄子端上桌,便是对时节最直接的回应。
北方的秋日清晨,不少家庭的厨房都飘着饺子香。天刚微亮,母亲就开始和面,父亲则在一旁细细准备馅料,葱姜的气息与肉香交织,充满了生活的暖意。擀面杖在案板上滚动,发出规律的声响,一张张薄厚均匀的面皮便应运而生。
包馅时,指尖轻轻一捏,匀称的褶皱里藏着满满的心意。立秋吃饺子,承载着 “贴秋膘” 的美好愿望,经过一夏的消耗,人们希望通过这丰盛的吃食,为身体积蓄能量,从容迎接秋凉。更重要的是,一家人围坐餐桌,筷子夹起的不仅是饺子,更是团圆的温馨。热气缭绕中,长辈的笑容、孩子的欢语,都是日子里最动人的风景。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落在果盘里的西瓜上,那鲜红的瓜瓤格外诱人。立秋的西瓜被称作 “秋瓜”,“啃秋” 的习俗里,藏着与盛夏温柔道别的意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拿起一块秋瓜,轻轻咬下,清甜的汁水在口中蔓延,顺着喉咙滑下,带来沁人心脾的凉润。
孩子们总喜欢比谁啃得最干净,瓜皮上的牙印参差不齐,像是给夏天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长辈们常说,吃了这秋瓜,就能把夏天的热气都带走,往后的日子便能清爽自在。那红瓤中的黑籽,如同散落的星辰,藏着对初秋的期待,也藏着生活中的小美好。
做一事:在土地的怀抱里寄托心愿
立秋的清晨,乡下的田间已有了忙碌的身影。几户人家相约来到土地庙前,手里捧着刚收获的玉米、饱满的花生,还有新鲜的瓜果,准备进行祭土地的仪式。这项始于汉代的习俗,如同一条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供桌被擦拭得一尘不染,谷物与瓜果摆放得整整齐齐,香烛点燃后,袅袅青烟缓缓升腾,在晨风中渐渐飘散。年长的长辈带领着众人鞠躬行礼,口中念着对土地的感激,祈求着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土地是慷慨的馈赠者,春天孕育希望,秋天奉献硕果。立秋作为秋社的开端,祭土地便是以最虔诚的方式,表达对土地的敬意。孩子们在一旁好奇地看着,看那香火在晨光中闪烁,听着大人们讲述土地的故事,这些场景会在他们心中种下对自然的敬畏,让他们懂得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忌一事:让平和的气息充满生活
立秋这天,邻里相见时总会互相叮嘱:“少些争执,多些欢笑。” 这简单的话语里,藏着顺应时节的智慧。时节交替之际,人的情绪容易波动,保持心平气和,便是与自然的节奏相契合。清晨推开窗户,迎着朝阳深深吸气,让清新的空气驱散心中的烦躁;与人相处时,多一份理解与包容,一句温暖的话语便能化解许多隔阂。家中的餐桌上,少些抱怨,多些欢笑,饭菜也会变得更加可口;邻里之间,一句 “立秋好” 的问候,便能让整个街巷都充满暖意。这份平和并非退让,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它能让我们在秋意渐浓的日子里,带着愉悦的心情,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日出。
立秋的习俗,从来都不是刻板的规矩,而是生活的点缀。吃茄子,尝到的是时节的馈赠;吃饺子,感受到的是团圆的温暖;啃秋瓜,品味的是与盛夏的告别。祭土地,是对自然的感恩;保持平和,是对生活的珍视。当这些习俗融入日常,生活便有了温度与深度。愿我们都能遵循这些老传统,在立秋这天许下美好的心愿,带着对生活的热忱,走进这个充满希望的秋天,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而幸福。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