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不刚了,要降息?全球股市要变天,A股3800点该冲还是撤?

近期A股市场热度飙升,前几周还在讨论能否突破3700点,如今已站稳3800点上方,"买还是卖""留还是溜"成了投资者热议的话题。

不过相比短期市场波动,更值得关注的是全球流动性的关键变量——美联储会议传递出的重磅信号。

鲍威尔此次罕见"鸽派大转弯",不仅颠覆了此前的鹰派立场,更可能重塑未来全球资本市场的走向,无论是A股、美股还是港股,都将因此受到深远影响。

从会议内容来看,鲍威尔的态度转变堪称"180度大反转"。

就在一个月前的7月议息会议上,他还对通胀表现出异常担忧,强调关税可能推高物价,对经济下行压力视而不见,甚至宣称"9月并非必须降息"。

但此次会议上,他却将焦点完全转向劳动力市场,明确表示"就业下行风险正在上升",直言若风险兑现,可能导致大规模裁员和失业率攀升。

要知道,这一两个月美国经济数据并未出现根本性变化,此前被鲍威尔忽视的劳动参与率下降、新增就业减少等问题,如今却被重点提及,这种转变背后显然不只是经济判断的调整。

更关键的是对通胀的表态,鲍威尔一改此前的警惕,转而认为关税带来的通胀是"一次性冲击",与2021年疫情期间称通胀"暂时性"的论调如出一辙,这实际上是向市场预期妥协,为后续降息扫清了障碍。

鲍威尔的"鸽派转向",本质上是政治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近期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施压可谓"步步紧逼"。

一方面抓住美联储大楼装修成本超标不放——19亿美金预算一路涨到25亿,每平米装修成本约15.2万元人民币,是中国外交部装修成本的1/50,特朗普直言"几千万美金就够",暗指其中存在浪费甚至利益输送;

另一方面,特朗普团队揪住美联储理事莉萨·库克的"房贷造假"问题,指出其一年内购买两套房产时均申报为"主要住所",涉嫌财务欺诈,而美国对信用问题零容忍,此事一旦发酵可能导致莉萨·库克下台。

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在美联储理事提名上已占据优势,目前7位理事中3位由其提名,新提名的斯蒂芬·米兰若上任,将形成4:3的优势格局。

过去美联储内部分歧从不公开,7月却出现两票反对,若后续反对票增多,鲍威尔将被彻底架空。

在这样的政治压力下,降息不再是经济问题,而是鲍威尔自保的政治选择——毕竟他上任以来就从未真正保持过货币政策独立性,从18年逆反特朗普到后来被迫降息,再到拜登时期随大选节奏调整政策,此次转向不过是延续了"政治优先"的一贯作风。

此次美联储转向对全球市场的影响需要辩证看待。短期来看,流动性宽松预期升温无疑是利好,9月降息25BP已基本确定。

甚至不排除今年累计降息50-75BP的可能,这对A股、港股等非美市场来说,意味着外资流入动力增强,此前因美元强势导致的资金外流压力将大幅缓解。

但中长期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美股已处于高位且结构分化严重,当前美股更多依赖AI产业趋势支撑,若美国经济持续温和走弱(一季度以来GDP增速从3%降至1%左右,就业、消费、服务业全面承压),企业营收下滑可能引发估值回调,而美联储降息已部分提前定价,后续若经济衰退信号加剧,美股波动将传导至全球。

另一方面,若明年美国经济在降息和财政刺激下出现复苏预期,美元可能再度反弹,届时非美市场将面临流动性回流压力,尤其是港股,近期已因港币钉住美元、本土流动性收紧而表现弱于A股,若美元反弹,港股将首当其冲。

对A股投资者而言,虽然短期流动性红利仍在,但需警惕"美元反弹+美国经济复苏"的组合风险,更要关注国内监管态度和基本面修复节奏,毕竟牛市中"让子弹飞"的前提是没有突发流动性逆转。

总体而言,鲍威尔的"鸽派转向"为全球市场注入了短期强心剂,但也埋下了中长期不确定性的种子。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纠结于3800点的短期操作,不如聚焦全球流动性与国内经济基本面的共振信号——若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加剧,需降低风险敞口。

若美元反弹预期升温,需提前布局抗周期板块。

毕竟在"大财政时代",货币政策已沦为政治博弈的工具,唯有紧跟宏观趋势、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风险,才能在市场波动中站稳脚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财经   全球股市   鲍威尔   流动性   风险   鸽派   通胀   美国经济   美元   库克   市场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