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再硬碰硬就输了,学会闭嘴、服软才真的有效

我们见过很多初高中的孩子,由于厌学,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和父母对抗,甚至是休学躺平。

很多家长都反应,孩子非常抗拒谈学习,一谈学习,上学,复习功课,就发火,就会关上房门,一言不发,或者直接说,“你别说了,我不想谈学习”。

有些家长说,在学习了心理学后,亲子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孩子平时吃饭、玩耍、和父母互动都很好,但是一谈学习就炸了。

可是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耽误大好时光,不做这个年龄该做的事,就会很焦虑,想到如果孩子一直这样下去,未来怎么办?

这会给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扰和担心。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以柔克刚”永远是最有效的方法。

01

孩子为何拒谈学习?


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这里面包含三层。

第一层,孩子对于自己的状态不满意。

很多孩子反感父母提学习,安排学习,都是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他也想学,但是学不好,跟不上,他觉得自己不够好。

我们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小学阶段或者初中阶段成绩都非常好的孩子,随着课程增加、环境变化、周围的同学成绩都很好,自己失去了之前的优越感。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发现成绩并没有像自己想象中得到大幅度提高,就感到气馁,开始怀疑自己,对学习有畏难情绪,渐渐感觉力不从心,害怕学习。

要是孩子每次都考第一,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非常自信的话,那别人说什么话,也不会这么容易着急生气。

没有一个孩子会真的完全不在意成绩,对孩子来说,学习就是他们目前不得不接受的社交评价体系,成绩就是社交货币。

这相当于成年人的收入和地位。没有孩子不想考第一,就好比没有人不想年薪百万千万。

这一点很好理解,我们做家长的也会跟孩子说,要跟成绩好的孩子做朋友,如果孩子交了成绩不好的朋友,家长就会担心。

第二层,孩子觉得父母说学习这件事,就是因为父母对自己不满意,父母不认可自己,父母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

父母提学习的方式,一般都是建议,想让孩子做得更好。

父母是好意,但是换位思考,如果你的工作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时候你的伴侣或者朋友,上来就跟你说,你应该怎样怎样,再努力一下,你要是这样做就更好了等等。是不是心里也会生气呢?

在父母的感觉里,自己是有经验的,自己看的更远。

但在孩子的感觉里,成绩不好已经让他很心烦了,再加上父母不断的提建议,给方法,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又一次被否认了,是自己无法满足父母,是自己无能等等的负面情绪就会被激发。

带着羞耻感去学习,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层,孩子的内心被负面情绪占据了,没有空间学习。

孩子知道自己是应该学习的年龄,知道自己的职责是学习,也知道父母是为了自己好,对自己有期待,父母并不是恶意,明明都知道这些,但是自己目前就是做不到,就是静不下心来学习,心里有很多负面的情绪。

知道,但是做不到,其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于是他们就只能选择生气或者逃避。

有些家长会说,既然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那为什么就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呢?

因为孩子的内心被负面情绪占据了,没有空间学习。

在他们的内心,不断在内耗:

自己是不是不行,我毫无能啊,我好羞耻啊,我会被人看不起吧?

如果我成绩提不上去,父母和老师会对我很失望吧?

如果他们对我失望了,那他们还会爱我吗?

当一个人内心被这些冲突、混乱和困惑占据的时候,他的心力就会用于应对这些负面情绪的处理,他们需要不断的安抚自己,或者在如此痛苦的感觉中使用各种防御,以确保自己能“活下去”。

我们可以想一想,这种情况下的孩子该是多么艰难?

那么这种情况下谈学习,就是迫使孩子面对自己的无能和羞耻,面对自己不够好的残酷,这种情况下,谁会愿意谈学习呢?

02

学习不是不能谈,而是看怎么谈


首先,要“服软”,关注孩子本身。

关注他过的好不好,开心不开心,在学校好不好,在家好不好等等。他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内心是什么感受。

例如:

你在学校每天是不是过得也挺不开心的?周围身边所有的同学都在那积极上课学习,你还要跟他们坐在一个教室里一起去听课,还要熬完每天这十几个小时,你是不是也很难受很辛苦?

试想一下,这样聊,孩子是不是会觉得自己被父母理解了。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支持系统,跟父母内心更亲近的孩子,他的内心力量也会越强,因为他可以直接接收到父母心中的力量,这是很大的支撑。

其次,学会“闭嘴”,停止说教,停止给建议、给方法。

问问孩子他的想法,他对什么感兴趣,他对自己是怎么看待的,他对未来有什么想法。

孩子不说不想沟通,他只是希望以他的方式沟通。

很多时候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会觉得父母总是在问学习,是不信任自己,是在表达不满。

父母在自己很焦虑的情况下,会忍不住想法多,话多,动作多,父母需要用“我做点什么”来安抚自己的内心,这是我无法控制自己,就控制孩子的表现。

意思是,我无法控制自己不焦虑,那我控制孩子,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那我就不焦虑了。

在这样的操作下,父母是看不到孩子的,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和孩子谈学习,在孩子那里其实是唠叨和侵入,孩子自然是反感的。

第三,父母的焦虑需要自己觉察到,然后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处理。

例如,可以问问自己,我担心的事真的已经发生了吗?如果没发生,那是在为一个虚幻的事情担心。

当父母感受到自己很焦虑的时候,可以跟自己的朋友、闺蜜谈谈,可以看看周围其他人是怎么面对同样的事情的,给自己一个间接学习的机会。

如果这些都无法缓解自己的焦虑,那可以找专业的咨询师来帮助自己,而不是把焦虑释放给孩子。

我们有很多家长是处在没有自我的状态的,典型的表现就是,孩子稳定了我就稳定了,孩子成绩好我就安心了,孩子有困难,我就坐不住,想马上出手帮他解决。

这其实是本末倒置了,孩子处在青春期,动荡是这个时期的特点,他们需要在父母那里得到稳定,得到依靠。

如果父母比孩子还不稳定,那么孩子的不稳定该如何放置呢?

第四,不要怕孩子走弯路,没有人是一生完全不走弯路的。

想让孩子一点弯路都不走是自恋性的幻想,也是脱离现实的。

每个人的成长都必须在不断的试错、在不断的试错中的总结中越来越接近现实,越来越了解自己,了解现实世界,现实的功能才能发展起来。

我们担心孩子如果成绩不好,为了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我们可以想一想,是我们不能面对这个挫折,还是孩子不能面对这个挫折?

最后,请各位家长一定要相信,所有人类都是天然的有向上的动力的,就像种子天然就要生根发芽,就要向上生长。

之所以他现在不能学习,甚至是不能上学,那我们可以想想,是什么压制了他向上的天性。这才是我们需要反思和努力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育儿   硬碰硬   闭嘴   青春期   父母   孩子   焦虑   成绩   内心   家长   情绪   负面   担心   想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