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月均生活费1744元:新消费观念变化将如何影响未来市场发展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本文作者——赵牧野|资深媒体人


最近你用手机刷新闻的时候,一条标题为《2025年大学生月均生活费1744元,你那时多少?》的文章,在不经意间,让你的思绪陷入了回忆的漩涡:对啊,我读大学的时候,生活费是多少来着呢?记得大一那会儿大概是3、4百,然后毕业的时候,已经是800了吧?

如果你是80后,那么,不论在你全国什么地方读的书,当年你的大学的生活费,大概率应该是在1000元之内。毕竟2000年前后的全国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物价,保证了你3、4百元就能吃个温饱。当然,大学期间你想谈个恋爱,发展点什么烧钱的业余爱好的除外哈。这些消费,在什么年代都是大花销。

如果你是90后,你的大学生活费八成应该会过3位数了,1000元以上的花费,是时代进步和消费升值的具象化体现,也是2010年代消费升级时期的新常态。

事实上,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的全国大学生月均生活费是1212元,你的记忆没有出错。

大学生月均生活费1744元 都花在了哪儿?

近期,“麦可思-2025年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面向2783名在校大学生(含高职生715名,本科生1466名,研究生602名)开展了研究,研究数据显示,2025年受访在校大学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为1744元,较2016年的1212元增长532元,涨幅约43.9%。

具体来看,受访在校大学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在1301~1600元区间的比例最高(22.3%),其后的分别为1601~1900元(16.7%)、1901~2200元(16.5%)与1001~1300元(14.8%)。

报告显示,除基本餐食外,超四成(40.1%)的大学生每月会有学习方面的支出,39.7%的大学生会在个人娱乐上投入,体现出他们既注重自我提升,也注重休闲娱乐;同时,31.7%的大学生会在社交活动上花费,25.2%的大学生会为形象管理进行消费,这些共同构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消费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特征

与80年代的大学生不同,除基本餐饮方面的基本消费,现在大学生的学习支出成为首要消费方向,40.1%的学生每月在此领域投入金钱,涵盖学费、教材、考试费用及电子设备购置等。

个人娱乐(39.7%)、社交活动(31.7%)和形象管理(25.2%)也是构成如今大学生消费重要组成部分。旅游、通讯、休闲活动占据娱乐消费主流,而人际交往支出则体现在人情往来、恋爱消费等方面,展现出当下青年群体在自我提升与生活品质间的平衡追求。

另一方面,数字消费习惯深刻改变着今天年青人的生活方式。数据显示,作为z时代的"数字原住民",98.5%的学生近半年有过网购经历,月均网购频率超7次。其中43.8%的学生每月网购6-10次,36.7%的学生网购1-5次,更有18.1%的学生月网购超10次,线上消费已成为满足日常需求的主要渠道。

生活费满意度调查显示,71.7%的大学生认为现有资金能够满足需求,其中43.8%表示"刚好足够",27.9%存在"少量结余"。但仍有24.9%的学生偶尔出现资金短缺,3.4%的学生经常面临经济压力。相关研究发现,1500元构成关键分界线:低于此标准可能影响正常学习生活,过高则易引发非理性或者冲动的消费行为。

这种变化表明,当代大学生在消费决策中更注重学习投入与未来规划的平衡。

此外,有报道还提醒大学生的家长注意:大学生的家庭在给大学生制定生活费标准时,也需综合考虑求学的城市消费水平与自身经济条件,避免单纯看数字指标给自己的孩子自定不合适的生活费。

大学生消费结构对未来消费市场的指导意义

总体说来,大学生群体虽然预算有限,但体验消费的优先级在提升。

事实上,2025年大学生食品支出占比降至27.8% (2023年为28.6%),基本生存需求占比收缩,更多预算转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

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的非必需消费占比突破45%,个性化需求暴涨35%,这些对于市场来说都是商机。像大学生在音乐会票务、电竞酒店这类轻奢消费,经常被各类新闻提到,商家可以适时推出类似的产品,比如前几年非常火爆的“剧本杀社交”“盲盒”等,就属于商家明锐发觉,及时抓住了这类大学生带动的消费热潮。依据同样是思路,品牌方需要根据这些新的消费趋势,强化场景化营销(如校园联名款)和各种情绪价值设计。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中还出现旅游、歌厅消费、高端电子产品等支出,证明年轻人“有限预算下的精致主义”倾向明显。

高端电子产品方面,据统计,大四学生82%拥有手机,但大一仅6%。这种年级差异暗示数码产品是校园消费的重要节点,相关企业开学季营销应该更有针对性。另外,贷款和奖学金占比21%(13%+8%),说明信用消费和学业激励也是市场切入点。

大学生在自我学习方面的投入,也是新的市场需求,市场需要提供高性价比的体验型产品,比如共享自习室、分时租赁相机等创新服务可能成为新增长点。

并且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会对他进入社会后的消费思维、模式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最少会持续数年时间,关注当今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就是关注未来市场的动向,为布局未来提供前瞻性指导。

结论:大学生消费已从“生存型”转向“体验型”

纵观9年来大学生生活费的变化,从 2016 年的1212 元到 2025 年的1744 元,增长的不仅仅是数字,更是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他们更加注重学习投入与个人发展,更懂得平衡当下享受与未来规划。

大学生作为未来10年核心消费群体,其“有限预算下的精致主义”倾向将重塑市场——相关企业需平衡功能性(性价比)与 情感性(个性化) ,并提前布局校园消费生态闭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3

标签:时尚   生活费   观念   未来   大学生   市场   支出   学生   当代大学生   预算   需求   数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