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这一决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3.99万人,幼儿园25.33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2.10万所,占比达87.26%。这一政策的出台,既是对民生需求的回应,更是国家教育战略的重要布局 。
从普惠到免费,我国学前教育历经跨越式发展。2013年至202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67.5%提升至91.1%,增幅超20个百分点的省份多集中在中西部。截至2023年,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已达90.8%,超3200万幼儿享受到收费合理的学前教育。然而,家庭经济负担依然显著:公立园每月学费约500-1000元,私立园普遍超2000元,普通家庭每年学前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高达9.4%,49.5%的家庭面临“负担过重”问题。免费政策落地后,预计年均可为家庭节省2-3万元,直接缓解育儿成本压力 。
这一政策对人口结构优化具有深远意义。当前我国总生育率仅1.05,远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平,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比22%。教育成本高是年轻家庭“不敢生”的重要原因,调查显示63%的家庭因“教育开支大”推迟二胎计划。免费学前教育的推行,将降低生育顾虑,释放生育潜力,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支撑 。
国际经验表明,免费学前教育是提升人口素质的关键。教育强国中,瑞典、法国等7国实施义务且免费的学前教育,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平均达8.89%,部分国家如瑞典高达14.5%。相比之下,我国2022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为6.2%,仍有提升空间。通过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我国可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实现“保基本、强普惠、提质量”的目标 。
政策实施需精准发力。一方面,需统筹公办、民办幼儿园补助政策,2024年中央财政已投入150亿元支持中西部贫困县建设幼儿园,未来应进一步向农村、偏远地区倾斜,确保每个孩子“有园上、上得起”。另一方面,需完善监管机制,2024年幼儿园数量连续三年减少2.11万所,需动态调整资源配置,避免因学龄人口变化导致资源浪费。同时,需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2023年幼儿园生师比降至13.3:1,但教师待遇仍需提升以保障教育质量 。
免费午餐与营养计划:夯实民生根基
在学前教育之外,我国已通过免费午餐计划探索普惠民生路径。截至2024年12月,免费午餐基金联合多方力量累计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1796所学校开餐,共计帮助超过44万人吃上热气腾腾的午餐,每个开餐日有近14万人在学校享用午餐。2024年新增开餐学校82所,推出“一校一档”系统和“免午守护者”小程序,实现资金使用全流程透明化,累计捐赠金额超50万元。这一计划不仅解决了儿童营养问题,更通过“学校+农户”模式带动地方经济,例如湖南湘西项目中,农户供应食材占比达35%-80%,户均年增收5200元 。
营养早餐计划同样成效显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湘西试点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7348名儿童提供“两餐一点”(早餐+午餐+午点),每日补助4元(3元食材+1元牛奶),显著降低生长迟缓率和贫血率,因病缺勤率大幅下降。此类实践证明,营养干预与教育普惠结合,能从根本上提升儿童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
国际镜鉴:免费教育的可行性验证
朝鲜、俄罗斯、越南等国的实践为我国提供了重要参考。朝鲜实行从幼儿园到研究生的全免费教育,涵盖学费、书籍费、食宿费,并通过“八免政策”覆盖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虽经济水平有限,却以国家财政兜底保障民生基本需求。俄罗斯则通过立法确立3-6岁儿童免费教育权,联邦财政承担85%经费,并为偏远地区提供“流动幼儿园”和AI辅助教学,确保教育公平。2021-2022学年,俄罗斯超57万学生享受免费高等教育,科技人才储备显著增强 。
越南的“国运豪赌”更具启示意义。2025年9月起,越南将实施15年免费义务教育(幼儿园至高中),覆盖2600万学生,每年投入30万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85亿元)。资金来源包括反腐追缴的282万亿越南盾、裁撤45%冗余政府部门节省的12万亿越南盾,以及走私象牙拍卖所得4.5万亿越南盾。此举不仅吸引三星芯片研发中心等外资落地,更计划到2040年培养200万AI工程师,通过教育提升国家竞争力。这些案例表明,无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只要国家战略坚定、资源调配得当,免费教育完全可行 。
中国担当:发展红利应惠及民生根本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2024年GDP总量达18万亿美元,财政收入超20万亿元,完全有能力承担民生普惠成本。2025年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同比增长5.9%,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23年投入325.65亿元,惠及3457万学生。对比来看,越南2025年教育投入占GDP约2.3%,而我国若将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比从6.2%提升至8%,每年可增加投入约1500亿元,足以覆盖3583万在园幼儿的免费教育需求 。
当前,部分地方将发展红利转化为形式化福利,如发放月饼、购物券等,虽短期提振消费,却未触及民生痛点。真正的惠民应如免费学前教育、营养计划般,从根本上减轻家庭负担,提升人口素质。正如巴西国家学校供餐计划(PNAE)通过“学校供餐+小农扶持”模式,既改善儿童营养,又带动农村经济,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我国完全可借鉴此类经验,将教育普惠与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结合,让发展成果真正融入百姓生活 。
免费学前教育的逐步推行,是国家教育公平的重要实践。从上海、深圳等地试点“公办园基本免费”到中西部乡村幼儿园“零学费”探索,政策正以“先普惠、后免费,先农村、后城市”的路径稳步推进。这一惠民工程不仅承载着千万家庭的希望,更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期待政策尽快落地,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公平的学前教育,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与此同时,我们更应将民生福祉置于首位,让发展红利如阳光般普照,而非局限于节庆式的短暂温暖。
更新时间:2025-07-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