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江西的刘阿姨在朋友圈感慨:“带孙子比当年上班还累,连午睡都成了奢侈。”这句简单的话戳中了无数“老漂族”的心。他们本该享受清闲的退休生活,却因为子女在大城市打拼,不得不跟着“迁徙”,一边适应陌生的环境,一边扛起带娃的重担。
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的流动人口已超1800万,其中近半数是为了帮子女照料下一代。这些老人离开熟悉的家乡,挤进高楼林立的城市,日常活动半径往往不超过小区和菜市场。广州天河区一位社区工作者说:“不少老人方言重,连电梯按钮都搞不明白,更别提和邻居聊天了。”

从经济角度看,老人带娃确实缓解了年轻家庭的育儿成本。如果请全职保姆,一线城市每月至少6000元起步,而父母帮忙不仅省下这笔开销,还能确保孩子得到更细致的照顾。但这样的“家庭互助”模式,对老人来说却意味着体力和心理的双重消耗。
在传统观念里,祖辈带孙是天经地义的事。许多老人自己也觉得:“不带孩子,闲着干嘛?”可现实远比想象复杂。68岁的李叔在深圳带了三年孙子,每天接送幼儿园、买菜做饭、陪玩哄睡,比退休前当车间主任时还要规律。他半开玩笑地说:“现在才明白,为啥有人宁愿跳广场舞也不愿意带娃。”
政策的支持在逐步完善。部分城市开始试点“随迁老人社区融入计划”,组织普通话培训、健康讲座,甚至提供临时托管服务。北京某个街道还开设了“老漂族”活动中心,让带娃间隙的老人能凑一起下棋、喝茶。这些举措虽小,却让异乡的晚年多了些温度。
心理学专家提醒,长期处于“工具化”状态可能影响老人自我价值感。有的老人嘴上说“累点没关系”,但深夜失眠时,难免会怀念老家熟悉的街坊和慢节奏生活。子女偶尔一句“爸妈辛苦了”,或周末主动带他们出去逛逛,比什么保健品都管用。
带娃不该是“义务加班”,而是两代人之间的默契协作。如果年轻父母能多分担些家务,老人能适当保留自己的社交圈,这样的“老漂”生活或许能少些疲惫,多些温情。毕竟,他们跨越千里来到陌生城市,不是为了再做一次“超人”,而是想用另一种方式陪子女走得更远。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