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今天的中日关系,相信大家都有一种无奈的感觉。由于日本方面顽固追随美国指挥棒挑衅中国,在历史、涉台、钓鱼岛等问题上不断制造摩擦,中日关系似乎已经陷入了死胡同,看不到一点改善的可能。中日两国的形象在对方国家都是一落千丈,成为“敌国”。如今除了日本的某种电影外,似乎国人普遍对日本的事物也失去了兴趣。中日两国,越走越远,终究是成为了陌路。
中日互信友谊的基础已被日本右翼势力破坏殆尽
如今的日本,右翼势力横行,公然否认历史,篡改教材,年轻一代已经不知道真实的二战事实(比如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现在的日本学生中又有多少人了解真相)。可是,当我们把时针往前翻四十年,回到八十年代那段中日政治蜜月期时,却会惊奇地发现,当年的日本,从首相到普通市民,大多亲身经历过二战,因此竟然普遍在历史问题上和中国的观点保持大体一致,这的确是颠覆了我们的想象,没想到还曾经有如此理智的一批日本人,他们承认侵略,反对修改历史教科书,尊敬并喜欢中国,真诚反思历史……斯人已逝,如今的中日关系,更待何人?
下面这篇文章就是1982年时的中国记者访问团访问日本的见闻,谨录如下,让我们共同记住那段不一样的时光……
在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十周年的前夕,我们中国新闻代表团应日本外务省的邀请,到这个友好的邻邦进行了十二天的访间.尽管来去匆匆,所见所闻却也不少,对那儿的景色风物、人情世态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印象.
80年代的日本街头
日本列岛这会儿已是初秋的时节.鲁迅先生当年曾书赠日本友人增田涉这样的诗句:“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我们在日本虽然没有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美景,但是那时而天高云淡、时而烟雾霏微的秋色也是够迷人的.特别是当我们沿着东濒太平洋的中陆海岸一路驱车观光,一边是波涛汹涌的碧绿的大海,一边是松林密茂的青翠的山峦,山麓下一处处幽雅的渔村,使人感到真是如在画图中。
但是,我们这次短暂的访问中,印象最深的,却是日中两国间存在着的密切关系以及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
记得总理今年5、6月间访问日本时说过:中日两国有着天时、地利与人和的缘分.我们通过最近的日本之行,深深体会到这一生动的概括是何等的真切。
人们常用“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这几个字来形容中国和日本的近邻关系。今天,现代交通工具更加缩短了两国之间的距离,我们乘坐民航的客机从北京出发,在飞机上吃过一顿早餐,看了一部电影短片,就在东京的成田机场着陆了。乘务员告诉我们,如果从上海飞往长崎,才不过一个多小时,航程比北京到上海还短些。地理上的接近当然并不意味着感情的必然亲近,然而中日两国的关系却有着久远的渊源,两国人民在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中结下了传统的友谊。
据近年中日考古学家的考证,两国人民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几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没有机会去参观仿照中国长安城修建的奈良古都和那里的唐招提寺,也没有鉴赏过汉光武帝赏赐给日本国王的那颗金印,但是从日本的文字、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以至园林艺术中,人们都可以看到受中国文化深刻影响的痕迹。日本人民至今对中国的悠久文化始终怀着很深的感情。岩手县的博物馆中陈列着《四书》的古老版本;在北上市一个工人家庭的书架上,摆着汉语的《唐诗三百首》;花卷市陶瓷艺术家杉村龙郎的住宅里,饰有日本书法家书写的全篇《赤壁赋》;崎玉县深谷市一个农家的厅堂的墙壁上挂着写有唐人绝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立轴......
日本的书法作品
日中两国之间的关系确实太密切了.在东京小学校的教室里张贴有日本历代大事记的图表.在那上面开列的近百年来的九件大事中,就有四件是同中国相关的,这包括“日中建交”和“日中缔结和平友好条约”,而另外两件”大事”,则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日清战争”和“日中战争”。不管怎么说,同中国的关系成为影响日本历史进程的重大因素,这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正如人们所熟知的,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进行了半个世纪的侵略而遭到破坏。
但是在两国人民两千多年友好相处的历史中,这一段时间毕竟还是短暂的。十年前,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四年前又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这使中日友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只要双方恪守建交联合声明和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和精神,不断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就有可能防止不幸的历史的重演,真正实现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愿望。令人遗憾的是,最近一个时期在日本出现一股企图复活军国主义、破坏中日友好的潜流。我们在这个时候访问日本,很自然的希望摸一摸那儿的脉搏,了解一下日本人民的情感、心绪和愿望。
在同各界人士接触当中,关于修改历史教科书的问题经常成为我们交谈的话题。我们还没有碰到过一个认为篡改日本侵略史实的做法是正当的人。
日本现行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侵华战争的一段。将战争起因归咎于中国排外!
福田一议长会见我们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最近发生了修改教科书的事情,这是不应该的。我认为,日本做了坏事,就应当承认错误,不要掩盖真相。“东京港区城南中学年近花甲的老校长松田国雄在和我们共进午餐的时候,颇动感情地说“象我们这样年纪的人都知道日本过去发动对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多大的损害。我们学校的教师都认为历史教科书中错误地修改了的地方都应该改正过来。“负责史地教学的副校长森山俊武补充说:“不管教科书怎么改,我教课时都要讲日本侵略了中国。必须把这段历史给后代传下去,使他们懂得日中两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重要性。"《读卖新闻》秘书长釜井则告诉找们,他们报社近两个多月来接到大量谈论修改教科书问题的读者来信,其中80%以上都主张纠正修改的错误,赞成把“侵略”改为“进入"的不到1O%。
80年代的中日友好宣传画一
我们也遇到过不少当年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人,他们更深知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以及给日本人民带来的巨大的痛苦。
战争期间在中国呆过六年的崎玉县知事烟和,早已成了一位积极推进日中友好的政治活动家。他在款待我们的宴会上激动地说:“我在中国的经历使我深切感到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重要。我愿在有生之年为此而作出自己的最大贡献。”在他的努力下,崎玉县己和我国的陕西省结成友好省县。当我们到岩手县北上山区参观农牧业开发事业的时候,大槌町农业委员会会长阿部力卫特意赶到山顶上的新山牧场来迎接我们.一见面他就自我介绍说:“我在战争期间给贵国添了许多庥烦,今天特向各位致歉。“他告诉我们,在日本投降后,他所属的部队曾在大兴安岭到处逃窜, 把当地中国老百姓的粮食掠夺一空,现在想起来心里都难过。他说:“日本侵略军队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的苦难,但是中国人民却把许多日本孤儿抚养大,这真是叫人不敢相信。"
80年代的中日友好宣传画二
是的,在今天日本各地都有不少在中国土地上长大的孤儿。崎玉县给我们当翻译的四十六岁的女职员藤井静子就是被抚顺一个矿工家庭抚养成人的日本孤儿。她从l 975年回国以后,一直想念在异国的亲人。静子以一口东北口音的中国话对我们说:“我是劫后余生的一个幸运儿,在战争年代不知有多少中国的孤儿遭到比我更大的不幸。但愿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中日两国人民一定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80年代的中日友好宣传画三
80年代的中日友好宣传画四
当然,在东京的街头,我们也看见过一些右翼分子开着大卡车用高音喇叭发出声嘶力竭的狂叫,看见过电灯杆上张贴着几张歪歪斜斜的反动标语,鼓吹要走军国主义的老路。但是熙来攘往的路人却象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屑一顾。对于这种逆潮流而动的小丑和他们的指使者们,需要保持瞥惕。我们深信一小撮军国主义者思重温旧梦的图谋在日本是不得人心的。经过中日两国人民数十年的努力,同中国友好相处,不要侵略战争,已成为广大日本人民的共同愿望。正象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一祥,中日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今天进入了成熟的时代。正如铃木首相在接见中国新闻代表团时所说,中日友好是植根于两国人民在传统的、悠久的文化和其他方面的交流基础上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关系之上的,谁要想破坏它,谁就会象秋天的黄叶那样,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原文载于1982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反映1984年3000日本青年来华联欢活动的纪录片
更新时间:2025-05-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