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欧的最南头,有一块小得几乎能被忽略的地方:直布罗陀。不到七平方公里,一眼就能看到头,但谁掌握它,谁就能看住地中海的门。1704年,英国趁西班牙乱,夺下这块地,从那以后,三百多年过去,再也没有回到西班牙手中。
西班牙一直想拿回来,可到今天,它依旧是英国的海外领地。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在自己家门口,如此小的地盘都收不回来,这样的结果让诸多西班牙人难以接受。可现实就是这样:战争试过,谈判也谈过,几代政府都在喊,但对于进程没有丝毫推动。

直布罗陀这个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在诸多西班牙人心里,它就是一颗钉子,钉在了南边的地图之上,怎么也没有办法拔出来。
曾几何时,西班牙人不会想到,一个曾经把舰队开到全世界的帝国,会在自己家门口的海峡上丢了面子,而且一丢就是300年。
十五、十六世纪的西班牙,是欧洲最风光的国家。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西班牙马上展开殖民扩张,大量黄金、白银、宝藏、土地随之而来,还有大量劳动力全部涌了进来,西班牙因此摇身一变成为了欧洲最有钱、实力最横的国家。

可问题是,钱来得快,烂得也快。宫廷在争,贵族在赌,教会在杀,穷人却连饭都吃不上。
帝国的面子的确是越来越亮,可是里子却空了。
到十七世纪末,王室断了根,国王卡洛斯二世死的时候,连个继承人都没有。那一刻,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在看笑话。英国、法国、荷兰也都看准了机会,要来分一杯羹。

1704年,英国人动手了。趁西班牙乱成一锅粥,他们的舰队南下,几天时间就拿下了直布罗陀。虽然失手了,但是那时候没人会认为,这块地从此再也回不去了。
1713年,《乌得勒支条约》把这块地正式写进了英国账上。西班牙人看了一眼,记了三百年。后来西班牙也多次尝试抢回来,1727年打过一仗,1779年又围攻过一次,花了命、流了血,但一点用没有。
英国人是真会算。他们不光是抢,还会经营。修炮台,挖隧道,造军港,把直布罗陀变成了海上的哨所。
光是二战那几年,英军就靠着这块地守住了地中海。到了今天,那边还是英国的地盘。

反观西班牙,却越来越沉。十九世纪,美洲的殖民地一个个跑了,国力掉得飞快。二十世纪一开始又打内战,国家乱成一团。佛朗哥上台,嘴上喊民族复兴,手里却没底气。他清楚,打不赢英国,收不回直布罗陀。只能硬着头皮装作没事,维持个中立。
而到了冷战结束,西班牙终于进了欧共体,西班牙又想要回直布罗陀。但是英国人在当地的制度已经扎了根,当地人完全是认英不认西。西班牙人想要回直布罗陀实在太困难。

西班牙人之所以“要不回”直布罗陀,关键点已经不再是历史了,而是现实利益。
首先来说的是,直布罗陀的地理位置就没法忽视。那地方就卡在地中海的门口,往左是大西洋,往右是非洲北岸。每天都有大量船只从那儿经过。
英国人死死守着它,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是他们能在地中海留下的最后一个据点,是能让皇家海军随时出动的跳板。

港口、机场、隧道,几十年来修了又修,防御设施一层叠一层。
冷战结束后,英国把不少海外基地都撤了,但唯独直布罗陀没动。原因很简单,这地方不只是军事要塞,更是他们存在感的象征。哪怕英国自己都在衰退,这块地他们也不会松手。
经济上,差距更是显而易见。直布罗陀小得可怜,7平方公里的地方,却完全做到了富得流油。这里没有大片农田,没有工厂,钱从哪来?博彩、金融、离岸公司。直接靠制度挣钱,税低、政策松,外资一波波往里涌。
街上是会计事务所、保险公司,还有一堆博彩网站的总部。人均GDP甩西班牙南部几条街!

再说民意。西班牙人总觉得那是自己的地,但住在那里的三万多居民可不这么想。1967年、2002年两次公投,结果都一样!几乎全票要留在英国。
原因谁都知道,他们的生活太滋润,比西班牙那边稳定,教育、医疗、福利也都不差,还能自己选政府。让他们“回归”,等于让他们放弃这一切。这对这些人来说,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所以直布罗陀不是西班牙不想要,也不是西班牙多多努力争取就可以得来的。
直布罗陀早变成一个经济体、一个身份符号。西班牙想拿回来,得说服那里的每一个人,而看看现在他们过的生活情况,想要说服他们难于登天。

英国人闹着脱欧那阵子,西班牙人觉得又有了机会。
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结果大家都知道。可在直布罗陀,当地人几乎全投了“留欧”,比例高到95.9%。
后来,英国选择了走,他们也是没得选,只能跟着走。那时候,很多直布罗陀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他们虽是英国人,但在关键时刻,还是被算在了“附属地”的那一边。
而脱欧后,麻烦一个接一个地发生。边界该怎么设?货物谁来查?旅客入境算哪个系统?英国说主权不谈,这不是议题;西班牙说主权不谈,那还谈什么。欧盟倒是相当聪明,直接给了西班牙一个“否决权”,意思是:没西班牙点头,直布罗陀的任何协议都过不了。
这一下,三方都被卡死了。会议一轮接一轮,声明一篇接一篇,谁也不想让步。文件堆成山,连边境岗亭建在哪都能争上几个月。
西班牙打的算盘其实不复杂。趁英国脱欧一团乱,逼着对方坐下来谈。最好能在文件上塞进一句“共同主权”,哪怕象征性的也行。

英国不傻,当然不会这样干。那几年,伦敦外交部的发言稿几乎一模一样:主权不谈,居民意愿优先。表面看是强硬,其实他们也怕。怕的是一旦松口,全世界的海外领地都要重新闹一遍。
直布罗陀人夹在中间,不信西班牙,也不完全信英国。他们只在乎自己的日子能不能稳,工作还能不能保,明天过境会不会被卡。
2025年6月,终于有了个结果。英国、西班牙、欧盟三方签了协议。
边界检查取消,人货可以自由流动。西班牙警察可以在直布罗陀机场、港口执勤,但要和当地官员一起。

直布罗陀同意提高销售税,也得执行欧盟的金融监管。表面看像是突破,但最核心的一条:主权,一个字都没提。签字那天,三方代表笑着握手,媒体说是“历史性进展”。可所有人心里都知道,这不过是把问题往后推。
关于直布罗陀的归属问题,说到底,是西班牙人心里永远过不去的一道坎。三百年过去,政权换了好几代,世界也完全变了个天翻地覆,直布罗陀却依旧归英国管辖。
这对一个发达国家来说,是种非常别扭的耻感。明明是自己的地,自己却怎么也要不回来。
这不是单纯的输。不是打仗输,也不是谈判输,而是时间磨出来的结。这种结让西班牙难受至极!
直布罗陀还在那里,西班牙人还在等,而这个等待,在笔者看来,实在是遥遥无期。
宋立炜. 《直布罗陀:殖民时代遗留的英西纠纷地》. 中国青年报, 2011年7月29日第10版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