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成功发射全球运力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将3颗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一举刷新两项世界纪录。
当视野聚焦箭体,“海澜之家”四个醒目大字却让许多人陷入疑惑。
这个以男装零售起家的品牌,为何会与高精尖的航天事业产生关联?
在多数人的认知里,海澜之家仍停留在“男人的衣柜”的标签中,似乎只专注于传统男装领域。
事实上,如今的海澜之家早已突破单一品类的局限,业务版图覆盖女装、童装,还延伸至运动品牌代理与奥莱折扣店运营,是一家实打实的综合性零售帝国。
这场颠覆性的转变,背后离不开一位1988年出生的江阴青年。
他用五年时间带领企业实现逆风翻盘,让这个传统服装品牌的标识,伴随火箭飞向太空。
如果想解开这一关联的谜团,还需从海澜之家的转型历程细细说起。
如今人们谈及海澜之家,大多都只知道这是男装店的顶流,很少人知道它曾经历过一段艰难的权力交接期。
020年周立宸接过企业管理权时,面临的并非前景光明的“香饽饽”,确实是一个实打实的“烫手山芋”。
那个时候,海澜之家虽然稳占行业领先的市场份额,业绩已经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面对着仓库中堆积如山的存货,更如沉重枷锁,成为压在企业肩头的重担。
当时不少人都觉得这份家业不好接,可没人料到,五年后周立宸竟能带领企业逆风翻盘。
实现了盈利增长,还开辟全新业务赛道,把“男人的衣柜”做成了覆盖全品类的零售帝国。
周立宸能带领海澜之家走出困境,靠的不是蛮干,是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精准布局的“三步棋”,每一步都踩在了企业转型的关键点上。
第一步,优化门店布局,重塑品牌形象。
他上任后没有犹豫,直接砍掉上千家不赚钱的低效加盟店。
这些门店大多开在非核心地段,客流少、利润薄,留着只会拖企业后腿。
他将精力集中在直营店上,不仅提高直营店占比,还把新店都选在核心商圈和地标性商业综合体。
无锡的飞马水城就是典型例子,这里不只是卖衣服的商场,还藏着美术馆、博物馆、体育公园,能观看马术表演,硬生生成为江阴的网红打卡地。
正是靠这种“零售+文化”的组合模式,海澜之家彻底扭转了此前“老气、单一”的品牌印象。
通过跨界合作,为企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周立宸与京东携手推出京东奥莱项目,核心定位为“大牌低价”。
这场合作的巧妙之处在于分工清晰明确:海澜之家凭借自身在零售领域的经验和选址优势,负责场地筛选与品牌入驻洽谈。
京东依托庞大的流量池和用户基础,承担线上引流与线下体验优化的任务。
商场方负责装修与日常运营,品牌方入驻后无需投入精力筹备前期工作,可直接开门营业。
在这种模式下,海澜之家无需自行囤货,也不用耗费资源做流量运营,通过搭建合作平台并收取服务费,就推动了其他品牌收入的稳步增长,成功为企业开辟出一条坚实的“第二增长曲线”。
精心谋划科技领域投资布局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一步。
通过资金精准注入,为科技产业发展添砖加瓦,有力推动产业升级,激发经济新活力与创造力。
2024年,海澜之家斥巨资参与产业基金。
该基金专注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高科技领域,展现出对新兴科技产业的前瞻性布局。
周立宸从清华大学金融系毕业后,没有直接回企业接班,选择去了上海一家PE机构当分析师。
那两年里,他看了上百个不同赛道的项目,从消费到科技均有涉猎,这段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传统企业不升级就会被淘汰。
后来,他在江阴建起海澜云浮智能工厂,引入技术代替人工检测,大幅提升生产效率。
还搭建了海澜智云碳中和平台,不仅服务自身企业,还开放给其他企业使用,助力全行业降能耗。
从优化自身生产流程,到帮整个行业降本增效,海澜之家这步“科技棋”,实则是在为传统行业探索新路径。
相信许多人都会有疑惑,为什么在火箭的箭体上没有卡着印着该品牌的logo。
答案显而易见,要知道周立宸所做的,早已超越“卖衣服”的传统范畴。
从2014年开始,他就发起“多一克温暖”公益活动,投身到公益事业中,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怀,为社会增添一份温情与力量。
每年,他都会组织团队跨越多个省份,为偏远地区的青少年送去衣物。
截至目前,这项活动已累计捐赠30万件衣物,直接帮助了14万名青少年。
2024年1月成功发射的那枚火箭,舱内搭载的正是这14万孩子亲手绘制的航天画、亲笔写下的航天梦想。
海澜之家选择将品牌logo印在箭体上,本质上是在帮这些孩子把心底的梦想送往遥远太空。
这一举动的背后,是江阴企业家精神的代代传承。
周立宸的父辈们,曾凭着敢闯敢拼的韧劲,把一家濒临破产的乡镇毛纺厂,一步步打磨成男装领域的标杆企业。
到了周立宸这一代,他没有固守传统业务安于现状,用科技为企业提升效率,用公益为品牌增添温度,为这家老牌企业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
凭借公益之举为品牌赋能,为企业注入了鲜活且富有生命力的全新灵魂。
当火箭冲破云层,箭体上那四个蓝色的“海澜之家”在阳光下闪耀时,它不只是一个品牌的标识,更像是一份答卷,一份关于传统企业如何突破瓶颈、如何传承责任的答卷。
这份答卷也告诉所有人:传统企业从不是“落后”的代名词。
只要敢打破固有思维,在熟悉的领域深耕,勇敢向未知赛道探索,就永远能找到新的可能。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