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老师应该也吃过其他“预制菜”

预制的概念是什么,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明白,就是"预先制订"的一个抽象概念,比如在建筑领域通过工业化生产方式制造混凝土叠合板、桥梁盖板等标准化部件 ,再比如在教育领域“事先做好教材分析、设计授课方式及应急补救方案”等标准或个性化教学流程;又比如在汽车制造中许多零部件会在前期进行预制,然后在总装线上进行组装。

可以这么讲,“预制”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应用,它只是诸多工作、工艺流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本身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之分。

就像最近老罗与某贝的“预制菜”之争,本来只是食客与饭店之间的矛盾,不经意间演变成了新一轮对预制菜的探讨和争论。

一时间,网络上是战火纷飞,“各说各的理、各骂各的街、各站各的队”,好不热闹。

说实话,关于有没有用“预制菜”这个话题,根本没必要去讨论,凡事只要按基本逻辑去思考,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出现。

根据“预制”的概念,毫不夸张的讲,所有饭店都有“预制菜”,小到一块腌萝卜干、一碟小咸菜,大到一些经典名菜比如“北京烤鸭、西湖醋鱼、东坡肉、佛跳墙”等,哪一个不需要“提前处理、预先加工”呢?

作为“经营场所、需要大量食客捧场”的饭店,怎么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现场制作、又怎么可能敢保证百分之百不用预制呢?

所以,“预制菜”根本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预制菜”使用的原料、“预制菜”制作的环境、“预制菜”加工的方式,是大规模的工业化行为,还是厨师饭店的个性化操作等等。

不管是饭店经营者、还是去饭店消费的常规食客、或者是以点评为乐趣的美食家、媒体人,我们都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相对客观的公平”,不然的话,很容易就会陷入字面游戏的纷争之中。

不管他们是不是用预制菜、也不要听他们高大上的宣传,作为普通食客来说,饭菜做的“干净、卫生、好吃”,价格还比较公道,想消费了就去吃一下;

如果饭菜不合口、价格又不能接受,那就用脚投票,过店门而不入远离他们就好了,也没必要上升到道德攻击的程度,吃个饭还要写一出长篇大论出来,那得多累呀。

当然了,如果您想借吃饭的机会,实现自己另外的目的,那就另当别论了,您说是不是?

生活本来就不容易了,何必再让自己纠结于那些“是非对错本就模糊不清”的困扰中呢,人活着不都是为了那一口吃的。

好吃就多吃点,不好吃咱就不吃,多简单呐。#预制菜#​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美食   老师   饭店   食客   概念   店门   对错   饭菜   是非   叠合   好吃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