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小玖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最近在咖啡圈“杀疯了”的瑞幸。
刚出炉的2025年三季度财报一放出来,152.87亿元的总净收入、50.2%的同比增速,直接把“增长黑马”的标签焊得更牢了。
要知道,几年前还在舆论漩涡里的瑞幸,如今不仅稳坐中国咖啡连锁头把交椅,门店都开到了新加坡、美国,这逆袭剧本着实够精彩。


规模大幅度增长
瑞幸的底气,首先藏在近3万家门店里。截至三季度末,它的全球门店数已经冲到29096家,光这一季度就净开3008家,前三季度6874家的净增数,直接超过了2024年一整年。
这种扩张速度不是盲目撒网,而是精准布局在北上广深这些高线城市,它专挑商场一楼这种高曝光点位,让你逛街时抬眼就能看到。
到了低线城市,联营模式成了主力军,三季度联营门店正式破万,靠着这种轻资产模式,低成本就把咖啡送到了更多县城消费者手边。

海外市场的试水也挺有看头。新加坡作为出海第一站,68家自营门店已经跑通了本地化运营,从点单系统到产品口味都做了适配。
这说明瑞幸靠数字化驱动的模式,不光在中国好用,放到多元市场也能复制。三季度国际市场净增29家门店,虽然数量不算多,但已经踩出了一条可行的出海路径。
门店多了,生意自然也火了。三季度瑞幸新增交易客户超4200万,月均交易客户数飙到1.12亿,都是历史新高。

这里不得不提今年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作为头部品牌,瑞幸靠着庞大的门店网和高效的配送体系,稳稳接住了这波流量红利。
但有意思的是,自营门店14.4%的同店增长率更值得关注,这个指标反映的是开了一年以上的成熟门店表现,它的提升说明瑞幸不光能拉新,还能留住老客户,品牌粘性在悄悄变强。
不过小玖发现,瑞幸并没有被外卖的短期热闹冲昏头脑。CEO郭谨一在业绩会上特意强调,咖啡本质是“基于位置的消费”,长期还是要靠自提。

这话其实戳中了行业痛点,现在15元左右的主流咖啡价格,要是走外卖,平台佣金加配送费一扣,利润就没剩多少了。
而且咖啡送久了温度变了、奶泡没了,口感也打折扣。瑞幸主打的快取店型,就是把店开在你公司楼下,下楼就能拿,既省了成本,又保证了体验,这种健康的经济模型才是它能持续增长的关键。


对比其他品牌
对比星巴克深耕多年的“第三空间”,瑞幸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星巴克用26年培养了中国的咖啡消费习惯,而瑞幸则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把咖啡从“小资饮品”变成了日常刚需。
现在中国咖啡市场还在高速增长期,人均咖啡消费量远低于发达国家,这就像一片待开垦的沃土,谁能先把网点铺开、把用户习惯培养起来,谁就能抢占先机。
瑞幸显然抓住了这个机会,它说“要持续保持有竞争力的扩张速度”,其实就是想把这种先发优势巩固下来。

当然,高速扩张也不是没挑战。门店越多,品控管理、供应链效率的要求就越高,海外市场的文化差异也需要慢慢磨合。
但从三季度财报看,11.6%的营业利润率、17.77亿元的GAAP营业利润,都说明它的扩张是“有质量的增长”,不是虚胖。
小玖觉得,瑞幸的故事不光是一个品牌的逆袭,更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消费者越来越务实,好用、便宜、方便的产品,总能获得更多青睐。

未来随着咖啡消费场景越来越细分,瑞幸能不能在保持规模的同时继续创新,比如在产品上推出更多符合国人口味的新品,在服务上进一步优化数字化体验,值得期待。
毕竟,在这片充满潜力的咖啡赛道上,好戏才刚刚开始。
信源来源:2025-11-17 京报网 瑞幸咖啡三季度总净收入超150亿元,同比增长50%

2025-11-19 封面新闻 瑞幸咖啡公布第三季度财报:营收同比增长50%,门店新增3008家丨食饮财经观察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