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写道:
“人活到老,能像晒透的棉被,蓬松温暖不招虫,便是福气。”
人这一世,最难得的不是大富大贵,而是六十岁后还能挺直腰杆说一句“我活得不算窝囊”——
那些争了一辈子的名、攒了一生的钱、盼了半辈子的孝,终会在岁月的筛子里漏出金砂。
不是你贪心不足,是没看透这三碗饭该何时端稳。
《菜根谭》有言:“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与其在攀比中煎熬,不如在知足里扎根。
现象:医院走廊里躺着的,多是年轻时拿命换钱的主儿。
老话讲:“年轻不养生,老来养医生。”
前楼老赵曾是厂里劳模,退休金全填了心脏支架的窟窿,如今每天数着药片叹气:“当年喝酒应酬挣的奖金,还不够现在一盒进口药钱。”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人活透了才懂:
能自己上厕所是福气,能逛菜市场是本事,能一觉睡到天亮是神仙日子。
学对门吴婶——
每天晨练打太极,兜里揣着速效救心丸当护身符:“阎王要收我也得挑个阳间的好时辰!”
身子骨是存折的利息,垮了,金山银山也赎不回。
现象:*人穷气短,钱少话软。
《朱子家训》写:“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胡同口周叔把棺材本全贴给儿子炒股,暴跌后儿子躲债失踪,他蹲在银行门口啃冷馒头:“存折上只剩三块六,连乞丐碗都比我有底气。”
心理学说:“钱是老年的氧气瓶,拔了管就窒息。”
人老了得明白:
退休金要分三份——看病钱锁死,棺材本焊牢,零花钱攥手心。
学茶馆孙爷——
每月退休金到账先取现金,金条裹红布塞进泡菜坛:“亲闺女要钱?坛子埋在后山乱坟岗,敢挖算她胆肥!”
钱是夜里的灯,亮了不招鬼;钱是冬天的炭,暖了不靠人。
现象:久病床前孝子稀,贫贱夫妻百事哀。
老话讲:“屋檐水点点滴,旧窝窝层层凉。”
后街李奶奶瘫了三年,儿子请护工的钱都要记账:“妈,您这病花钱比养孙子还费!”老伴天天蹲公园下棋,说她“晦气像块老抹布”。
《礼记》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人活六十要悟透:
儿女每周来个电话就算孝顺,老伴递杯温水就算情深。
学邻居王太——
儿子移民十年没回国,她笑称“省得婆媳斗法”;老头天天钓鱼不着家,她乐得清净:“总比躺ICU插管子强!”
亲情薄如纸,不撕破就是体面;夫妻淡如水,不结冰就算暖和。
现象:愁出来的皱纹比岁数还多。
《庄子》寓言:有人畏影恶迹,跑死方知树荫可遮天。
西巷老刘总眼红邻居儿子当官,天天逼孙子考状元,结果自己高血压住院,孙子撕了课本吼:“你当阎王殿招公务员呢!”
《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人活透了才懂:
广场舞跳错拍子没人笑,菜市场讨根葱不丢人,养老金比隔壁老王少个零也不算命苦。
学茶馆赵婶——
每天对着镜子练“假笑功”:“笑多了,假的也成真的。”
心头杂草拔干净,种点野花自封王。
杨绛在《走到人生边上》叹道:“人生最贵的奢侈品,是六十岁后还能笑着骂句‘老天爷算个屁’。”
若你活到这把年纪——
身子骨没散架,钱袋子没见底,儿女没拉黑你,老伴没咒你早死,心里还能哼两句小曲儿。
当阎王的请帖送到时,你大可以翘着二郎腿说:
“急什么?容我再晒会儿太阳,反正孟婆汤兑了水,下辈子未必比这辈子强!”
更新时间:2025-06-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