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苏联解体对我国而言,就像一把双刃剑,对我国造成一定的冲击的同时,又为我国军工行业带来了新生的力量。
比如D-18T发动机,当年苏联还在的时候,这可是他们的顶级军工机密,若不是解体后乌克兰的经济实在难以维继,我国也不会有机会拿到这款顶尖的发动机。
当时,不少俄罗斯专家还吐槽中方花钱买了一堆破烂,还不如从俄罗斯直接进口新一代发动机。
相比于俄罗斯只卖东西不卖技术还在旁边冷嘲热讽,美国的表现却很着急,他们怕中国拥有了乌克兰的航空技术,会少走几十年弯路,为此美国全力阻挠此次交易。
这款D-18T发动机是前苏联马达西奇公司研发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23.4吨,这个参数即使放到现在也是非常牛的存在。
它是苏联运输机安-124和安-225的动力源,这两款飞机最大载重分别是150吨和250吨,这款发动机的应用,为苏联航空航天提供动力支持,安-225曾创下单次载重190吨的世界纪录。
D-18T发动机自身净重达4.1吨,推重比达到了5.7,数值虽不高但推力大,由于采用的是三转子结构设计,马力非常强劲相对还比较节能。
这与过去苏联设计理念有所不同,所以发动机寿命很短,仅有1500小时,而且其泛用面很窄,与很多机型都不匹配,这或许是它产量不足主要原因吧。
D-18T是苏联时期航空动力的巅峰之作,它独有的三转子设计和大推力在那个美苏争霸的历史时期具有开创性,而我国购买这项技术也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空白,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在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上再加以改进。
这款发动机的优点和缺点都比较明显,所以当我方以36亿美元将此发动机和技术购买回来后,遭到了俄罗斯飞机动力方面专家的嘲讽,他们认为不应该为这种过时的技术付这么多钱。
对于中乌合作开发航空动力技术,俄罗斯的嘲讽和美国的阻挠,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害怕中国在航空动力方面掌握核心技术后,会削弱俄美两国航空发动机垄断的地位。
倘若中国掌握了该项技术后,每年就会减少从俄美两国进口相关的发动机,所以这两国都会出来阻挠合作与研发的。
俄罗斯以中国间接资助乌克兰为借口,利用地缘政治在中国周边进行挑衅,来阻挠中乌合作,称只要两国合作取消,俄方将对中方出口新的航空动力技术。
而美国则以技术安全为由,对乌克兰进行干预,2019年美安全顾问直接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施压,若再不终止与中国的合作,就将其加入北约的申请驳回。
有俄美两国在中间这么一搅合,再稳固的合作都得散架,特别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借机轰炸了马达西奇工厂,这下中乌合作不终止都不行了,家都让人家给炸没了。
中国不能让投入的36亿美元就这样打水漂了呀。于是,提起了国际仲裁,要求俄罗斯赔偿损失,俄便以各种理由推辞,就是不往赔钱上说,其实就是在耍赖。
美国见状背地里也是乐开了花,不用他出手俄罗斯就给帮了大忙了,所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但是我们那么多钱也不是白花的,马达西奇的动力技术我们已经全盘吸收了,在受到D-18T的启发后,我国不光借鉴研发了长江系列航空发动机,还自主研发了涡扇-15峨眉发动机,这款发动机的成功问世,彻底打破了俄美对大推力航空发动机的垄断。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在大国博弈间我们虽不占优势,却加速了我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的进程,中国人用事实和实力证明:封锁越严,突破越坚。
参考资料:
中国经营网 中国投资人提起仲裁索赔45亿美元 马达西奇并购案前途未卜
环球时报 乌克兰考虑将安-124的D-18T发动机专利卖给中国
更新时间:2025-07-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