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东时间10月22日盘后,特斯拉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三季度成绩单:总营收280.95亿美元,远超分析师预期的264亿;营运利润16.24亿也略超预期的15.8亿。
但诡异的是,财报公布后股价直接跌了4%,市值蒸发超200亿美元。
原来投资者早看穿了"纸面繁荣"。
虽然营收好看,但扣非后每股收益0.5美元,没达到0.55美元的预期。
更关键的是,撑起特斯拉高估值的FSD、Robotaxi、Optimus三大王牌全出了问题,这才是市场用脚投票的真相。
三季度造车业务看似打了场翻身仗:汽车营收录得212.05亿,终结了三连跌,全球交付量更是冲到49.7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卖了16.92万辆,环比暴涨31%。
但这波增长更像"最后的疯狂"。

核心推手是补贴退坡的"末班车效应"。
美国7500美元电动车补贴9月30日到期,中国明年也要取消全额购置税,消费者扎堆下单把未来需求提前榨干了。
特斯拉自己也承认,这种政策性增长根本不可持续。
更尴尬的是救场的廉价版车型。
为对冲补贴消失的影响,特斯拉推出3.7万美元起的减配版Model3,砍了后排娱乐屏、座椅通风,甚至用了织物座椅,被网友吐槽"用体验换低价"。
对比雪佛兰Bolt2.9万美元的起售价,这定价实在没竞争力。
好在三季度交付的还是高毛利的改款Juniper和中国特供L车型,才保住4.1万美元的单车均价没跌。
在造车业务的虚火之下,储能业务成了唯一的真亮点。
三季度储能营收录得34.15亿,同比暴涨44%,毛利率更是高达31.4%,比二季度还涨了1.1个百分点。
Powerwall家用储能连续六个季度装机创新高,商用的Megapack3.0也卖得火爆。
更让人期待的是,特斯拉透露明年要推Megapack4.0,能直接输出35千伏电压,不用额外建变电站,成本能降一大截,业内预测又能掀起一波订单潮。
有意思的是,储能业务还带火了服务板块。
随着储能和造车的装机、交付量增长,特斯拉的维修、充电服务收入也水涨船高,毛利水平跟着修复,成了财报里的隐藏赢家。
投资者真正在意的,其实是那些能撑起特斯拉高估值的"未来业务",但三季度的进展堪称"灾难现场"。
先看FSD自动驾驶,付费渗透率才12%,要知道现在中国市场光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都突破45%了。
欧洲和中国的监管审批没动静,就算在特斯拉销量占比超50%的北美,这渗透率也实在拿不出手。
要知道FSD可是被视为特斯拉甩开传统车企的核心武器,现在这进度着实让人着急。
更糟的是Robotaxi。
之前马斯克喊着要覆盖美国50%人口,现在改口说年底才在奥斯汀扩到1000台车,2025年底顶多进8-10个城市。

目前运营的173平方英里区域,连报表都影响不了,这和当初的豪言壮语差太远了。
最让人无奈的是Optimus机器人,又双叒叕跳票了。
二季度说年底出V3原型机,现在改成明年一季度;量产时间也从2026年初推迟到年底。
虽说跳票是常态,但每次推迟都在消耗市场信心。
三季度的虚火过后,特斯拉要面对真正的寒冬了。
首当其冲的是需求滑坡,补贴末班车赶完,四季度交付量很可能断崖式下跌,廉价版车型又撑不起场面,营收压力山大。
关税更是雪上加霜。
CFO塔内贾透露,三季度光关税就损失超4亿美元,占汽车利润的5-6%。
这问题短期内解决不了,四季度利润还要被啃掉一大块,营收利润双杀不是玩笑。
最致命的是马斯克的薪酬方案。
11月初股东大会要投票的这个方案,要是通过,马斯克最多能拿1万亿美元股权,连机构股东服务公司都建议反对,说这是"天文数字"。
马斯克还放话,方案通不过就可能把AI业务移出特斯拉,这简直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现在的特斯拉像个"双面人":造车靠政策冲量,储能逆势增长,但撑起估值的新业务全在拖后腿。
四季度要闯补贴退坡、关税上涨、薪酬争议三大关,而Robotaxi和Optimus要等到明年春天才有新消息。
对于投资者来说,最纠结的是特斯拉的估值逻辑:到底该按传统车企看储能和造车的利润,还是按科技公司赌新业务的未来?这个冬天,可能正是市场重新给特斯拉"称重"的时刻。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