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东鹏饮料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实现“A+H”两地上市。这一动作与其近年布局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的举措形成呼应。截至2024年末,东鹏饮料产品已出口至越南、马来西亚、美国等25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设立子公司。根据2024年财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0.63%至158.3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3.09%至33.27亿元,毛利率提升至44.1%。然而,在亮眼业绩背后,大单品依赖、高管薪酬争议及全球化风险等问题亦引发市场关注。
全球化战略:从东南亚到全球市场的野望与挑战
东鹏饮料的全球化布局始于2021年,彼时其通过香港子公司试水海外市场。2024年,公司宣布拟以不超过2亿美元合资设立印尼子公司,并计划以海南、昆明生产基地作为东南亚市场的出口枢纽。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指出,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且与中国文化相近,为东鹏饮料提供了市场拓展的天然优势。
然而,东南亚市场的竞争格局并不乐观。红牛、M-150、力保健等品牌已占据主导地位,东鹏饮料需突破性价比和本土化产品策略的双重考验。招股书显示,本次港股上市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探索潜在并购机会,但公司亦坦言“国际化之路并非坦途”。
大单品依赖与多元化困局:东鹏特饮的“甜蜜负担”
东鹏特饮作为核心产品,2024年贡献营收133.04亿元,占比达84%。尽管电解质饮料“补水啦”收入同比增长280%至14.95亿元,但其占比不足10%,其他品类如果之茶、东鹏大咖等合计收入仅10.23亿元。这种结构性问题被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进一步放大:东鹏饮料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的份额从2021年的15%攀升至2024年的26.3%,但其产品配方与红牛高度同质化,且含糖量达66.5克/瓶,与无糖健康趋势相悖。
研发投入的不足加剧了产品创新压力。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合计不足2亿元,而同期销售费用累计突破60亿元,2024年销售费用增速达37.09%。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或制约其应对红牛潜在专利诉讼及新兴品牌冲击的能力。
高管薪酬与股东减持:资本盛宴下的治理隐忧
2024年,东鹏饮料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张磊税前年薪达546.55万元,日薪约1.5万元,较其此前在怡亚通的薪酬增长15倍。两名副总裁年薪更高达721.39万元,董事长林木勤年薪为552.73万元。此外,实控人林木勤家族通过67.71%持股比例,累计获得分红超35亿元。
股东减持亦引发市场担忧。2023年,包括前任监事会主席蔡运生、前董事李达文在内的多名高管及股东累计减持套现超3亿元。二股东君正投资套现超41亿元,进一步加剧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可持续性的质疑。尽管公司称港股上市旨在“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但资本运作与实控人家族的“造富狂欢”之间的平衡,仍是其长期发展的关键命题。
本文源自金融界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