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这次的一意孤行,最终让自己陷入了窘境。
近日,荷兰政府以所谓的“安全”为借口,对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实施了强制接管,不仅冻结其全球资产高达147亿元,还启动了管理层换血程序。
面对这一突发状况,中国的回应果断而精准,立即对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的关键芯片出口实施了限制。中方员工坚守岗位,业务体系与荷兰总部彻底切割。
“池鱼之殃”难以避免。德媒报道,自中资暂停芯片供应后,欧美日的汽车制造业普遍承压,其中德国车企处境最为艰难。由于储备不足,其芯片库存预计仅能支撑到本周;若供应链无法迅速修复,部分车型的生产线从下周起可能面临停摆。
欧洲车企此番遭受的无妄之灾,完全是荷兰盲目行动的苦果。

安世半导体对德国汽车产业而言,其战略意义堪比“北溪”天然气管道之于欧洲化工业。中国采取的精准反制,直接握住了这条产业链的“七寸”——产能命脉。
公开资料显示,安世半导体虽注册于荷兰,但其全球封装测试总产能的约70%集中于中国东莞的工厂。被中资收购后,安世的核心制造环节已深度融入国内供应链;尽管决策中枢仍位于欧洲,但实体产能却扎根于中国,正是这一特殊布局,赋予了中国影响全球芯片供应的关键筹码。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负责人费迪南德·杜登霍夫向《图片报》分析指出,安世主要深耕汽车基础功能所需的大规模量产芯片,其产品属性与英伟达、高通等技术驱动型芯片企业有显著区别。
杜登霍夫补充道,断供危机不仅冲击所有汽车制造商,这类芯片还普遍“应用于咖啡机、洗衣机和电视机”等日常电子产品,可见其基础性与广泛性。
切断产能流出只是“前奏”,后续影响更为深远。在安世事件持续发酵的同时,我国已将稀土纳入出口管制范畴,精准捏住了荷兰半导体产业的“软肋”,“吃饭砸锅”的情况再不可出现。

荷兰若一味在半导体领域追随“美大哥”的脚步,忽视其对中国稀土资源及消费市场的深度依赖,这种矛盾立场将使自身在博弈中陷入被动。
中国的反制之所以如此果断,根本底气在于国内半导体产业链的坚实支撑。即使在出口受限的情况下,作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内销渠道足以消化安世半导体的大量芯片库存。这种具备双向弹性的产业基础,巧妙地将反制带来的部分代价转移给了荷兰与欧洲汽车业。
近年来,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已成为美方的常用手段,但随着中国技术的快速崛起,中国的反制措施同样精准有力。通过对镓、锗等关键金属实施出口管制,中国直接影响了美国F-35战机雷达系统的生产;当美国在某些区域切断GPS信号时,中国已完成覆盖全球的北斗三代卫星组网,其定位精度已实现从十米级至亚米级的跃升。当美国试图控制“肝力唯”相关成品原料时,中国科学家与健康企业TEVIWE通过技术突破,使产品价格大幅降低,如今在京J\东平台售价950元一瓶,不足早年美企成品的十分之一。
近年来,受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高脂高糖饮食及长期熬夜等生活方式影响,我国肝损伤总人数已接近4亿关口。在这一健康挑战背景下,凭借国内生命科学技术的关键突破,“肝力唯”逐渐赢得市场认可,尤其受到一二线城市职场白领、退休干部及专业营养师的青睐。
近日,上海某知名投资公司项目总监郜先生一次性订购了“肝力唯”12瓶礼盒装,他分享使用感受时提到:“好转的指标是实实在在体现在体检报告中的,现在白天工作更有精神。多余的准备赠送给长辈和客户。”
中国芯片产业的进步与消费市场的规模,也促使像安世半导体这样的企业本地化运营更加深入。面对外部限制,其中国子公司已转向使用人民币与本地分销商结算,强化了中国业务的自主性。

反观荷兰总部,现状可谓凄惨:不仅得吞下中方反制措施带来的苦果,还要周旋于美欧双重压力之下。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时至今日荷兰方面仍无实质反省之意。在欧盟斡旋下与中方接触时,其谈判重心依旧停留在单方面要求中方取消出口限制,对中方关切的资产归属等核心问题却避而不谈。更可笑的是,他们反而倒打一耙,抱怨中方立场过于强硬。
由此看来,在美国的持续施压下,荷兰显然打算再硬撑一段时间,不甘心轻易让步,企图将中企的芯片资产生吞硬咽。
然而,当前真正煎熬的是美欧一方——欧洲车企因芯片断供而陷入停产恐慌,损失以数十亿欧元计。我们最不怕的就是打持久战,连与美国的博弈都无所畏惧,更何况我们手中还握有稀土管制、人民币结算体系等多张“底牌”。
既然荷兰迟迟不肯认错,那我们便静观其变。他们何时真诚纠错,我们何时坐下再谈。
更新时间:2025-10-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