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你是不是也经常觉得:明明一件很简单的事,为什么到了他那儿就变得特别拧巴?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讲“逻辑”;你跟他谈规则,他跟你谈“例外”。最后总是以争吵收场,弄得全家都不痛快。
就拿我儿子前段时间的“平板事件”来说吧。
那天晚上我忘记收走他房间的平板,第二天一早叫他起床时发现:屏幕赫然亮着,画面是他下载的游戏。
我顿时火——我们明明说好学习日不碰游戏的。
可儿子的解释却让我愣住了:
“我们约定的是不玩手机,又没说不能玩平板。我只是下载了,又没玩。”
他承认下载游戏的行为不对,他会改,但这次不算。
听完,老母亲顿时石化,好像有点道理,但又明显是在狡辩。
此时,如果我不自控和他争辩,结果一定是爆发一顿争吵,并且:他反而会觉得委屈,是家长不讲理,故意为难他。
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和我的第一反应一样:
这孩子是不是故意找茬?为什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讲不通?
后来我才明白:我们和孩子根本在两个频道上。我们在讲“道理”,而他们在争“权力”。

1
当你纠结“讲不通”时,已陷入权力之争
青春期的亲子较量,其实是一场无处不在的权力争夺角逐。很多时候,我们身在局中却不自知。
那次平板事件后,我“吸取教训”,每天晚上都刻意去收平板。结果孩子的反抗越来越强烈。
第一天,他不说话;第二天,他嘟囔“管得太宽”;第三天,直接爆发:“又收!天天像防贼一样防着我,烦不烦!”
而我,也很委屈:“这根源难道不是因为你之前没管住自己吗?”
直到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我们彼此复盘,他才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我能接受你收走平板,但不能接受你每天像查岗一样来收!你这是不信任我!”
听到这话,我愣了,问他:那怎么办。
儿子想了想说:“那换我自己把平板拿到外面,我就不会那么不爽了。”
我同意了。从那天起,他真的每天主动把平板拿出来,我们也再也没为这事吵过。
通过这件事,我恍然大悟:孩子反抗的不是规则本身,而是被控制的感觉。他宁愿选择一个自己提出的、更麻烦的方案,也不要一个你强加给他的“完美”安排。
因为,服从意味着他输了,而自己主导,哪怕只是形式上,也意味着他赢得了尊重。
2
孩子在意的三张“权力地图”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平板战争”只是冰山一角。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全方位地争取自己的“领地”。
1. 身体自主权:“我的头发我做主”
你有没有为孩子的发型跟他急过?或者发现他开始偷偷用各种护肤品?
我们觉得:“小孩子讲究这些干嘛?”
但他们却认为:“我的身体,我说了算。”
否定他的审美,就是在否定他对自己的掌控权。
2. 思想话语权:“请你听我说完”
你有没有发现,在你跟孩子对话的时候,他开始频繁地用“不”、“为什么”、“我觉得”?
譬如你讲学习多重要,他回你:“考上好大学就一定幸福吗?”
他不是真的要辩论,而是在试探:在这个家里,我的想法算不算数?
3.私人领地权:“请敲我的门”
你一定也遇到过,不敲门进他房间、翻他书包、查他手机……瞬间引爆雷区。
在我们看来,这是关心、是负责。
在他们看来,这是“入侵”。那间房、那个书包,是他仅有的“独立王国”。
看懂了这张“权力地图”,你就会明白:孩子每次“造反”,背后都藏着一个渴望被尊重的灵魂。
他需要通过争取权力,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3
面对青春期孩子,需要战略性放权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放”才是“收”。家长需要做的是“战略性放权”,具体怎么做?分享三个生活场景:
场景一:从“你必须”到“你选择”
比如最近天气转冷,你若对孩子说:“今天把这条秋裤穿上,不然会感冒”,往往会换来一句“我不冷”的对抗。
试试换种方式,把命令变为选择:“降温了,你是想加条薄秋裤,还是换条厚裤子?你可以根据体感自己决定。”
这么说,孩子大多会认真思考,酌情选择。他不仅会更愿意配合,更能在自主选择中学会为自己负责。
场景二:从“我决定”到“咱商量”
比如,临近期中考试了,孩子大多都有复习的任务。家长如果直接替孩子做好了安排,通知他:周六上午复习语文和英语,周六下午复习数学和科学。
话音刚落,你一定会收获孩子反抗:“不行,不要,凭什么?”
但如果你换一种语气和他商量:临近期中考,明天要复习四门课,上午下午各两门,你觉得怎么安排更合理?
孩子反而会认真思考复习组合模式。其实,还是四门功课的复习,家长只是把学习安排权交给孩子,他会更愿意接受,并在自主规划中学会管理时间。
场景三:从“我禁止”到“咱约定”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单纯的禁止往往适得其反。以玩游戏为例,家长强硬地规定“不准玩”只会激起对抗,或者孩子明着不行暗着偷偷玩。
但若换成与孩子一起商定使用时间、使用频率,邀请孩子参与制定规则,他就会更愿意遵守——因为这是他自己认可的约定。
最重要的是:
所有这些方法,都要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上。如果平时只有命令和对抗,再好的技巧也没用。
当我们开始把权力一点点交还,那个浑身是刺的少年,会慢慢变得柔软。
因为他不再需要靠反抗来证明自己。他在你划出的安全水域里,找到了归属感。
我是诺妈,家有男娃,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分享学习干货,一起共成长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