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议员叫嚣着要对中国芯片“实施更广泛的禁令”之后不久,中方果断出手反击了。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等部门陆续发布了六份公告,宣布要对境外稀土物项、稀土技术、稀土设备和原辅料、五种中重稀土、锂电池等实施出口管制。
据悉,这次的管制措施在力度、范围上都加大了不少。简单而言,有三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一是范围全面,覆盖了稀土从开采到磁材制造的全产业链。不仅是原产于中国的稀土及关键技术大多被出口管控,而且,在境外生产但是含有中国成分的、用了中国技术的产品,也得获得批准后才能出口。
二是军事及敏感用途严格限制。凡是涉及军事和武器相关用途的出口申请,基本上“不予许可”。涉及到高科技领域,如生产14纳米及以下芯片等材料的,则需要逐一审批。
三是分阶段实施。相关新规一部分立即生效,有的于11月8日生效,还有的从12月1日起才正式生效。
三个特点背后,有着重要意义。
一方面,排除了稀土被用于敏感领域的可能性。
公告发布当天,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就直接指出,近段时间以来,有些境外组织或个人把中国产的、受管制的稀土原料,要么直接要么加工后再转卖给其他组织或个人,甚至被用到军事领域上。这些做法极大损害和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另一方面,堵住现行稀土政策的漏洞。
此前,有些国家会绕到第三国,或者在第三国加工后再进口那些被管制的稀土产品,而新的规定能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这些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国发布新公告的前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发布了一份报告。其中明确提议,要更广泛地禁止向中国出口芯片制造的相关设备,并呼吁其盟国也采取类似措施。
这种持续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行为,恰恰印证了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另外,新规出台的时机,刚好和外界推测的中美会晤时间比较接近。由此可见,中方选择在这样的关键时候出台这些政策,背后的战略考量很明显。
首先,是对美国及其盟友打压中国高科技领域的反制。
要知道,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着垄断性地位,尤其在高纯度精炼与加工方面遥遥领先。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不断升级的芯片出口限制,中国通过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展现出自身的资源战略优势。
其次,为接下来的中美贸易谈判争取更多筹码。
从最新的形势可以看出,中美谈判的重点已经从一开始的关税和贸易逆差问题,慢慢转移到了和国家安全、科技封锁有关的出口管制争议上。这意味着,如今稀土出口放宽与美方解除芯片禁令这两件事,已经绑在一起谈了。
还需指出的是,中国的目的是规范稀土产业链,而不是一刀切。
商务部明确表示,此次纳入管制的物项范围是有限的,同时,还会实施一系列许可便利化措施。如果出口申请符合规定,中方自然就会批准;要是出口的产品是用于紧急医疗、应对公共卫生突发情况、救助自然灾害等人道主义救援的,连申请许可都不用。
总而言之,中国这次的稀土出口管制,不仅筑牢了国家安全防线,更是在全球战略博弈中打出了一张关键牌。
此外,其还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在涉及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不会退让,但愿意在合理范围内与各国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