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坐热专机座椅,特朗普就等来了一个大好消息,中国买美国大豆了。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买家近期购买了三批共约18万吨美国大豆,这些大豆将于12月和明年1月装船发往中国。在中美元首即将于本月30日于韩国举行峰会的关键时刻,这无疑是一份“破冰信号”。

【18万吨美国大豆即将装船运往中国】
要知道,自今年5月之后,中国就基本停止了对美大豆的采购,转而大举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国家进口。
这段时间对美国豆农来说可谓是“煎熬的日子”。美国农业州的农民多次公开抱怨,他们的仓库里堆满了滞销的大豆,市场价格被压到成本线以下,很多人甚至因为贷款还不上而被迫出售农场。有人在媒体上直言:“如果没有中国市场,美国豆农连饭都吃不上。”
为此,美国农场主协会还多次联名上书白宫,要求特朗普“少说硬话,多做实事”,希望恢复对华贸易往来。如今美国豆农们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是盼来了一个好结果。,随着中粮集团的18万吨订单落地,美国农业带终于等来了一丝转机。
作为对中方的“回报”,特朗普也兑现了其之前的承诺,据美媒透露,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态称,美方正在考虑下调对中国加征的20%芬太尼相关关税。
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之后,中美关系就一直波折不断,尤其是在近一个月时间里。就在一个多月前,双方在马德里举行了经贸对话。而在会议刚结束之后,美方快速变脸,接连出台了多项对华新制裁,包括将多家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扩大“特别指定国民清单”范围;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的海事、物流、造船业启动301调查。

【中美元首将在韩国会面】
接着,10月10日,美方又宣布对中国稀土产品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限制。
对于出尔反尔的美方,中方当然没有坐以待毙。商务部、海关总署、外交部连续发声,实施精准反制,对部分美国高科技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限制稀有金属出口等“组合拳”,招招打到了美国的“痛点”上。
这种“你来我往”的拉锯,让两国企业都感受到了不稳定的风险,也让中美关系一度陷入低谷。
在此背景下,这次中美元首会晤无疑是两国关系重回正轨的一次重要调整,而这笔18万吨大豆订单更像是一记“善意敲门砖”:一方面,这代表中方仍在以建设性姿态处理中美经贸关系;另一方面,这也为美国内部释放了一个信号:“中国市场仍在,只要美方愿意调整政策,合作的大门不会关上。”
回顾过去几轮贸易战中就能发现,中国从来没有主动挑起冲突,而是被动应对、理性反制。无论是稀土出口管控、对美芯片调查,还是农业采购调整,中国的目标都很明确:要以自身的利益为核心,同时保持大国的稳定和理性。

【美国无法做到完全“对华脱钩”】
中国不拒绝贸易,也不拒绝合作。但合作必须是平等、互利的,而不是带着胁迫和威胁的“交易”。这次中方主动采购美国大豆,实际上是在告诉美方:“中国不是不合作,而是要看你怎么合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美关系就像一盘巨大的国际棋局。有竞争、有摩擦,也有彼此无法替代的依存。特朗普虽然强硬,但他也非常清楚:如果想让美国经济重新走上正轨,就必须重新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而中国也在以实际行动告诉世界:在大国博弈中,坚持合作、守住底线,才是最聪明的选择。
未来的中美关系,仍然充满变数。但至少在这18万吨大豆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丝转圜的曙光——这不仅是一笔贸易,更是一场信号之战。它告诉世界:哪怕风浪再大,中美这艘巨轮,也终究得靠对话与合作,才能驶向未来。
更新时间:2025-10-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