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概每天都会经过它,却从未想过走进去。
全国第二大的便利店品牌,店铺超过2.8万家,比罗森、全家加起来都多,但你甚至——没听说过它。
它叫“易捷”,听起来像个快递站,实际上却是中石化亲儿子,背靠全国超3万座加油站,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开到门口。
可是这样一个有钱、有资源、有渠道的“便利店之王”,为啥市面上的讨论度比不上某宝路边摊卖的奶茶铺?
易捷不是一个靠烧加盟连锁做到万店的“资本风口企业”,而是一个从头到尾实打实的直营巨兽。
门店数量:28633家,仅次于“每一家”,远超罗森、全家、7-11。
背后金主:中石化——这个常年稳居世界500强Top 5的家伙,去年净利润503亿,平均每天进账1.37亿人民币。
一句话总结现实:有钱、有人、有网点、有国家队背书,哪一条不够开挂?
为什么这样一个“开局即巅峰”的便利店品牌,却成了“被遗忘的江湖高手”?
便利店圈内有句老话,“铺得再开,也要开在人流密集处。”
但易捷的现实是——99%的门店,都开在加油站里。
你理解一下,就是“围墙外都是人,便利店却锁在人少的郊外”。
根据权威数据,中国加油站有63.5%建在省道/国道/高速边上,真正进驻城市核心区域的加油站,不到四分之一。这意味着易捷那些门店,即便能开,也顶多是车主“顺手买瓶水”的地方。
而在中国,大部分人加油全程不下车,连店门都不想进,便利店自然成了“摆设”。
有人可能会说,那美国、日本不也是加油站开便利店吗?
确实,但别忘了几点不同:美国地广人稀,城乡分散,便利店本就稀缺。
国内城市密集、商铺密布,你要水、要烟、要小吃,隔壁楼下一堆便利蜂、美宜佳,谁愿意专程开车去加油站消费?
讲到底,人不是不逛便利店,是不逛“加油站里的便利店”。
2024年,中石化的非油业务(包括易捷、换电等)全年收入突破1200亿,听起来风光无限,但这里有个BUG。
别忘了:这个“非油”,包括了9800座换电站、通信广告合作、电商平台等乱七八糟业务,真正属于易捷便利店本业的部分,根本找不到明确数字。
我们只能按老数据倒推:2021年,非油收入仅354亿元,其占总营收不到1.3%。而中石油同期的便利店业务,仅占0.96%。
这个遍布全国、看起来铺天盖地的“最大便利店”,在财报里,存在感不如一锅老坛酸菜牛肉面。
易捷这几年,明摆着不再疯狂扩张。
2012年门店就已破2万家,十几年过去,顶多才增长8000家出头。参考“每一家”这几年动辄开一两千家的节奏,易捷几乎原地踏步。
为啥停下了?
原因很简单——中石化自己都不再大规模建新站了。
根据官方预测,到2030年,中国加油站总量将从现在的11万座萎缩到9万座。换句话说,未来每五个加油站将倒掉一个,这还谈什么成长空间?
眼看着新能源车疯狂上牌,加油车一天天被“边缘化”,躺在成品油黄金时代的红利上的易捷,能硬挺多久?
坦率地说,易捷要是真的不改变路径,真的很难活得出彩。
这两年,易捷不是没尝试过突围。
上线美团:想让便利店破圈送到家,结果竞争激烈,模式平平。
校园便利店:在不少大学、中学布点,但随着政策趋紧、监管增加,未必走得久。
易捷咖啡:借着“92号、95号、98号”系列起了个概念,但五年才开了500家,连瑞幸上市一年开的都不如。
更要命的,是用户对“加油站”的固有联想。
问问自己,你看见“加油站便利店”四个字时,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便宜?丰富?舒适?都不是,“急用凑合”才是关键。
易捷翻身,光有咖啡和面包显然不够。
个人认为,唯一的战略出路,在于“绑定新能源”。
别的不说,电车充一次电,至少半小时打底;而现在市面上,几乎没有电站配备真正的餐饮、便利、休闲服务。
谁能在电动车时代,复制美国那种“综合服务站”模式,谁就赢。
现实摆在这儿:易捷已经有完整供应链、直营管理体系。
中石化也正在大力建设全国充换电网络,连“国家电投”都开卖咖啡了,中石化为何不行?
问题不在资源,问题在想不想干、能不能干、敢不敢下决心转型。
成也石化,败也石化。
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
易捷加油!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