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2025年6月30日,纽约曼哈顿的核心商圈里,两家瑞幸快取店悄悄开启试营业,一家紧邻纽约大学,距校门仅百米,瞄准密集的国际学生群体。另一家扎根第六大道,与星巴克门店不足百米相望,1.99美元的线上点单优惠让消费者排起长队。
谁能想到,这家如今敢在咖啡巨头主场“叫板”的企业,五年前还因财务造假从纳斯达克黯然退市,背负1.8亿美元罚单,11月12日厦门企业家日大会上,瑞幸CEO郭谨一明确表态,公司正积极筹备重回美国主板上市。
从濒临破产到坐拥26206家全球门店,瑞幸的逆袭已然完成,但其闯美之路与美股回归计划,真能一帆风顺吗?

时间回到2020年,浑水做空报告撕开了瑞幸“互联网咖啡神话”的裂缝,公司自曝2019年第二至第四季度虚增收入约22亿元,最终被纳斯达克强制摘牌,创始人陆正耀离场,企业陷入全面动荡。
彼时外界普遍认为,这家靠疯狂补贴和快速拓店崛起的公司,终将昙花一现,但新管理团队接手后,立刻启动股权重组与战略调整,摒弃了此前“补贴换市场”的粗放模式,确立了“规模+效率”双驱动的核心逻辑。
经过五年深耕,瑞幸的业绩已然实现质变,2025年7月30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总净收入达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12.51亿元,同比增长44%,营业利润率提升至13.8%,商品交易总额更是高达141.79亿元。

门店扩张同样迅猛,第二季度净新开门店2109家,全球总门店数突破26000大关,其中中国市场26117家(自营16903家、联营9214家),国际市场89家,覆盖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三国,用户层面,月均交易客户数达9170万,同比增长31.6%,创下历史新高。
支撑这份成绩单的,是瑞幸精准的战略布局:高密度的快取店网络覆盖消费场景,数字化系统优化供应链与订单履约效率,再加上生椰拿铁、酱香拿铁等爆款产品持续激活用户粘性,形成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瑞幸自主研发的智能订单系统与供应链管理系统,已在东南亚市场验证了跨区域运营能力,为全球化扩张奠定了基础,瑞幸选择此时冲刺美股回归与美国市场扩张,绝非偶然,而是战略层面的深度绑定。

对瑞幸而言,当前在粉单市场交易存在明显局限,流动性与估值均有天花板,历史数据显示中概股从OTC转至美股主板后,估值中枢通常会显著提升。
回归主板不仅能接入更广阔的机构资金池,让后续增发、可转债等资本运作更便捷,更能彻底摆脱财务造假的负面标签,实现品牌信誉的全面复位。
截至美东时间11月14日收盘,瑞幸粉单报价37.8美元/股,较2020年6月29日粉单上市时的1.54美元涨幅高达2354.55%,这样的市场表现无疑为其重新上市积累了底气。

而美国市场的布局,同样与美股回归形成协同效应,作为全球最大咖啡消费市场,美国拥有深厚的咖啡文化,是瑞幸全球化战略的关键一站。
此次纽约门店不仅沿用了“线上点单+到店自取”的高效模式,还接入Apple Pay、PayPal等本地主流支付方式,产品上兼顾美式、拿铁等本土主流品类与中国市场的爆款单品,充分适配美国消费者的需求与习惯。
郭谨一曾表示,进军美国是希望凭借产品创新、数字化运营与全球供应链优势,为当地市场带来多元化选择,不难看出,美国门店的运营数据将成为瑞幸向美股投资者展示增长潜力的重要依据,而美股上市企业的身份,又能为其在美国市场的品牌推广与门店扩张提供强大支撑。

除此之外,回归主板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有望下降,这对于正处于扩张期的瑞幸而言,能有效支撑其全球门店网络的持续扩张与业务创新,但瑞幸的双重目标,仍面临合规与竞争的双重考验。
从美股上市规则来看,被动退市企业重新上市虽可行,但难度不小,瑞幸需先彻底解决审计相关核心合规问题,连续2-3个会计年度由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可现场检查的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且工作底稿完整可查,成功聘请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这类头部机构背书至关重要。
同时,瑞幸还需彻底厘清过往财务问题,建立透明规范的披露机制,用稳定合规的运营打消监管层与市场的疑虑,这一过程注定漫长且艰巨。

市场竞争的压力同样不容忽视,国内市场上,库迪咖啡正加速扩张,维持着2025年底5万家门店的目标,通过9.9元低价策略与便利店型业态重构竞争格局,持续挤压市场份额。
国际市场中,星巴克在美国根基稳固,拥有成熟的品牌认知与供应链体系,瑞幸门店周边还分布着众多本土咖啡品牌,目前瑞幸靠高性价比打开美国市场,但长期来看,如何在产品差异化、用户粘性上实现突破,维持市场份额与利润水平,仍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不过,瑞幸的规模优势与产品创新能力已得到验证,其年咖啡烘焙总产能将跃升至15.5万吨,创下中国咖啡行业最大规模,这一供应链优势有望成为其应对竞争的重要筹码。

瑞幸的闯美之路与美股回归计划,早已超越企业自身的“一雪前耻”,成为中国连锁品牌全球化的一次重要试金石,从被质疑“速度陷阱”到实现高质量增长,从财务造假退市到筹备重返美股,瑞幸用五年时间证明了自身的韧性与潜力。
其“数字化新零售+全球供应链”的双引擎模式,既适配国内市场,又具备跨区域复制能力,未来,只要瑞幸能持续完善合规体系,在产品本土化与差异化上持续发力,凭借26000家门店积累的规模效应与运营经验,未必不能在咖啡巨头主导的美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中国品牌而言,瑞幸的探索更具借鉴意义:全球化不是简单的门店复制,而是战略、产品、运营的全面适配。资本市场的认可,终究要靠持续稳定的盈利与合规的经营来支撑。
瑞幸能否成功重返美股,能否在星巴克的主场站稳脚跟,答案或许还需时间验证,但这份敢于直面过往、挑战强者的勇气,已然为中国咖啡行业的全球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