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和柴米油盐打交道的普通网友,显然很难有国家高层的大局观。
比如在如何回应美国霸权打压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网友似乎觉得抛售美债是最简单直接的反制手段。
毕竟在生活中我们在对待那些有矛盾的人时,绝不会一边和别人吵架,一边把自己的血汗钱借给别人发家致富。
然而,国家的选择却和普通网友的设想截然相反。
根据美国财政部4月16日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底我国持有的美债多达7843亿美元。
2月份增持235亿,相比1月份增持18亿的力度明显加大。
表面来看,特朗普似乎可以为美债危机舒一口气,但是美国经济学家却指出中国反常行为背后另有目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美债既不是普通的民间借贷,也不是个别“爱国网红”炒作的“送给老美的保护费”,它是一种贴现发行的国家主权债券。
假设美国财政部需要筹集100亿美元建设某个项目,他们就会在公开拍卖市场上组织全世界的投资者前来竞标,其中利率报价最低的投资者就会成为这批美债的定价基准。
由于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相对较高,所以以美国主权作为信用背书的美债深受全球投资者欢迎。
截至今年2月份,美债已经发行超过36.2万亿美元,并且其中大约24.3%掌握在海外投资者手中。
全球绝大多数国家或者地区都会发行国债或者地方债筹集资金,为什么有那么多资本要做这种“肥水流外人田”的操作呢?
首先美债带有非常明显的外汇储备性质。
虽然我国并没有将美债纳入外汇储备统计范围,但是这种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随时兑现的债券确实和美元没有本质区别。
并且相比那些需要承担通胀、汇率风险的外币资产,美债的利率收入也相当可观。
我国每年从对美贸易中赚取的顺差高达数千亿美元,如果这笔宝贵的外汇储备都躺在央行账户里的话,我们辛苦付出的人口红利就将承受贬值风险。
将适当比例的外汇储备转为美债投资,对于保障国家储备资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美债对稳定本国货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拿俄罗斯来说,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前,仅俄罗斯官方投资的美债就多达1318亿美元。
然而到了乌东四州战火燃起的2022年,俄罗斯美债持仓仅剩24亿美元,并且其中超过九成是流动性超高的中短期美债。
支持俄罗斯的网友可能觉得这是俄罗斯规避美国打压的避险操作,但是我们显然更应该关注减持美债对于卢布汇率的巨大打击。
在2014年至2021年,卢布不仅对美元创下超过110%的贬值幅度,而且卢布兑人民币、欧元等全球主要货币的贬值幅度也相当夸张。
失去美债这块“压舱石”的卢布汇率,显然很难保持稳定。
最后美债还是促进对美贸易的重要工具。
我们千万不要把美国当成是纯粹是自由经济体,事实上不仅特朗普喜欢用贸易战、关税战打压贸易伙伴国,历届美国政府都会非常重视外交政策和贸易政策的搭配使用。
为什么日本、我国和英国会成为当今世界前三大美债持有者呢?
根本原因就是这三个经济体与美国的贸易规模非常庞大。
2024年中英日三国对美贸易总和接近1.4万亿美元,占美国贸易总额的比例超过18%。
在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关键时刻,中方任何选择都会被美国解读为“另有目的”。
就拿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月份美债报告来说,很多美国专家指出中国增持235亿美债绝非单纯投资行为,中方至少有三个意味深长的目的。
第一稳定全球金融市场。
那些觉得国家应该大举抛售美债的网友,显然忽略了美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影响力。
就拿4月7日以来这波美债抛售潮来说,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最低不到3.9%,一路飙升突破4.3%大关。
除了黄金在避险需求的刺激下涨势明显以外,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主要资本市场都受到利空冲击。
对于处在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来说,任何有碍稳定的操作都应该极力避免。
相比之前我国减持的美债规模,235亿美债的增持操作完全在合理水平之内。
通过适当增持美债既可以赚取一些投资回报,又可以促进全球金融市场稳定运行。
这种一举两得的操作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增强对美反制能力。
根据《金融时报》披露的信息,美债最大投资者日本在4月前两周通过银行、养老基金等私人投资者,大举抛售211亿美债。
虽然日本官方声称这种“个人行为”不是针对美国贸易战、关税战的反制行动,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日本首相石破茂最近对美国的谈判明显变得强硬了许多。
众所周知,我国是美国本轮贸易战、关税战的主要目标,我们显然比日本更需要提升对美反制能力。
在今年前两个月适当增持美债之后,我国可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根据美国对华态度的强硬程度,合理调整抛售美债的规模。
相比单纯关闭对话渠道的孤立战术,这种美债武器更能让白宫重视中美关系。
第三加大美国“硬脱钩”代价。
4月9日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在前言第一条明确指出“中美经贸互利共赢”。
这种开宗明义的官方表态,证明我国绝没有和美国老死不相往来的打算。
如今的美国已经陷入“借新还旧”的债务循环,我们适当增持美债保持美债第二大投资者的地位,可以让美国经济产生对华依赖。
即使未来某一天特朗普要不惜一切代价和我国“硬脱钩”,那些需要靠美债度日的美国联邦政府部门也会坚定的站在中国这边。
众所周知,美债是美元最重要的价值基础之一,而我国又在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那么该怎么在增持美债的同时,做到让人民币被全球各国认可呢?
根据SWIFT公布的数据,3月份人民币全球支付占比约为4.13%,继续稳居全球第四大货币。
不少网友觉得我们应该通过抛售美债的方式推动“去美元化”,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
这种“打土豪分田地”的逻辑显然很难实现。
首先我国持有的美债份额相对有限。
截至今年2月份我国美债余额约为7843亿美元,约占美债总额的2.2%,即使我们可以接受抛售美债造成的投资损失,美债市场也完全能够消化这2.2%的低价美债。
其次欧元、英镑等主要非美货币影响巨大。
截至3月份,欧元支付占比是人民币的5.3倍,英镑的支付占比则比人民币高出2.51个百分点。
假设现在美元被我们彻底打倒,恐怕人民币能分到的支付份额也不会超过欧元、英镑。
最后“去美元化”对中国经济并非利好。
2023年12月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一直稳定在3.2万亿美元关口上方,并且其中美元占比最高。
如果“去美元化”成为现实,我国通过外贸产业积累下的外汇储备将会损失惨重,并且今后我们从中美贸易中赚取的顺差也就大幅减少。
事实上我们根本没必要用“零和博弈”的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只要做到以下三点就可以大幅提高人民币在全球贸易和储备货币中的占比。
第一,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
无论是人民币与各种外币之间的自由兑换,还是人民币与黄金等国际储备资产的固定比例兑换,都可以让人民币获得比美元更可靠的“普世价值”。
第二,严格控制货币发行规模。
2014年至2024年我国M2(广义货币)一直保持增长态势累计涨幅高达155.2%,而同期美元M2累计增速仅为97.4%。
虽然我们需要靠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但是适当控制M2增速确实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第三,适当扩大进口规模。
美元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坐全球第一支付货币的宝座,主要是凭借美国超强的消费能力,如果特朗普真的彻底消灭美国贸易逆差,赚不到美元利润的国家很难继续使用美元结算。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我们只有通过适当扩大进口规模,才能够让尽可能多的人民币流向全球各地。
美债是我国配置外汇资产的重要投资工具,并且它还可以让我们在对美反制中占据上风。
人民币国际化并不需要靠去美元化实现,只要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人民币的购买力。
那么你觉得我国今年还会继续增持美债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1.《日本投资者抛售200亿美元外债》
2025-04-23 光明网
2.《2月美国三大债主均增持美国国债,中国增持235亿美元 》
2025-04-17 澎湃新闻
3.《全球货币支付占比:欧元降到21.93%,人民币跌至4.13%,美元呢》
2025-04-18 张嘴说财经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