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州特斯拉总部的办公室里,埃隆·马斯克看着桌上又一封辞职信,沉默不语。这已经是今年第13位选择离开的核心高管。
伊曼纽尔·拉马基亚在领英上发出告别信的那天晚上,加州的天还没黑。他是Model Y项目的负责人,在特斯拉整整奋斗了八年。
几小时前,曾负责Model 3和Cybertruck项目的西丹特·阿瓦斯蒂也发布了类似的声明。
两位资深工程师几乎在同一时间转身离开,留下的是特斯拉主力车型项目的空荡座椅。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2024年4月开始,特斯拉就仿佛开启了一场无声的“高管逃亡潮”。动力总成副总裁、电池架构负责人、软件工程副总裁、机器人团队负责人……
那些陪伴特斯拉从谷底走到巅峰的老将们,一个个打包离去。他们中最久的已经追随马斯克18年,几乎是特斯拉的半部发展史。

01 万亿薪酬与高管出走,特斯拉的冰火两重天
就在特斯拉股东以压倒性票数通过CEO埃隆·马斯克史无前例的薪酬方案后不久,公司内部再度传出高管离任的消息。
这份价值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意味着若达成一系列财务和战略目标,未来十年马斯克将获得天文数字般的股票回报。
然而,就在老板即将成为万亿富豪的同时,为他打下江山的核心团队却选择了“集体叛逃”。
反差如此鲜明,让人不禁想问:特斯拉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
马斯克正试图重塑公司业务格局,将重心从已实现盈利的电动车、电池及充电服务业务,转向目前尚未产生营收的人工智能业务——即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
一位不愿具名的前特斯拉高管坦言:“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名汽车行业从业者或工科院校学生,加入特斯拉后却看不到公司接下来有新车型的规划,而是只专注于成本削减,那这毫无吸引力可言。”

02 战略转向背后,特斯拉汽车业务遭遇严峻挑战
高管们纷纷出走的同时,特斯拉的电动车业务正面临严峻挑战。
尽管第三季度交付量激增,但特斯拉今年以来的电动车销量仍下降约6%。
Cybertruck的表现尤为惨淡。今年前三季度其销量仅为16,097辆,同比下降38%。而到了2025年第三季度,情况更加恶化,Cybertruck销量同比暴跌63%,仅售出5,000多辆,且面临多次召回。
投资公司Gerber Kawasaki的CEO罗斯·格伯直言:“汽车行业的规律是,消费者想要新车型、新功能,希望车辆设计既与原版差别不大,又能有所创新。”
“特斯拉的做法完全不像一家汽车公司,他们只是对Model Y进行改款,然后宣称‘我们升级了车型,让Model Y和Model 3变得更好了’。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新车型,这就是问题所在。”

03 中美团队两重天,上海工厂成“定海神针”
与欧美团队的动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朱晓彤为首的中国团队异常稳定。
这位80后高管2014年加入特斯拉,从充电项目做起,因主导上海工厂“百日投产”的奇迹,于2023年升任全球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
上海工厂的数据更是碾压全球:平均30秒下线一辆车,本土化率高达95%;2025年三季度,中国交付量占全球20%以上,是特斯拉最赚钱的生产基地。
而美国弗里蒙特和德国柏林工厂却效率低下、供应链频繁中断。马斯克在内部会议中多次表扬中国团队“不靠加班实现可持续运营”。
2025年的架构调整,将这种分工明确到极致:马斯克亲自抓动荡的欧美销售和AI,朱晓彤则稳坐全球制造和亚洲市场。
上海工厂的稳定输出,为马斯克的AI豪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弹药。

04 “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流言背后的冰冷现实
网络上“马斯克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的流言四起,但事实却简单粗暴:业绩。
这并非针对任何人的权术,而是纯粹的生意,一场基于数据和效率的冷酷抉择。谁能干活,谁能创造利润,谁就能坐在牌桌上。
一位内部员工透露,汽车部门在公司里越来越不受重视,公司的资源不断向AI、机器人和自动驾驶领域倾斜,造车这边的预算变得紧张。
奖金还要和销量挂钩,销量一下滑,责任就推给一线管理人员。
这样的环境让很多人难以继续工作下去。
那些离职的欧美高管,本质上是被新的企业文化淘汰了。他们习惯了开会、做PPT、讲流程,但马斯克现在需要的是能睡在生产线旁边解决问题的人。
中国区交付创纪录的数据证明了,在逆境中,还是得靠中国团队顶着。

05 马斯克的豪赌,特斯拉将驶向何方?
这场高管大逃亡,本质上是特斯拉战略转型阵痛的集中爆发。马斯克正在将一艘传统的汽车巨轮,强行调头驶向AI的星辰大海。
那些为汽车业务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臣,成了这次转向中最沉重的代价。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高塔姆·穆昆达表示:“我无法想象埃隆·马斯克一旦离开,特斯拉估值不会崩盘。我们得为特斯拉对马斯克的依赖程度发明一个新词了,因为常规的‘关键人物风险’已经完全不足以形容。”
目前,特斯拉董事会大力推动马斯克薪酬方案通过,相当于是将一切赌注押在他身上。
除了首席财务官,特斯拉高管团队目前并未设立总裁、首席运营官或执行副总裁之职,也没有任何职位高于高级副总裁的管理人员。
特斯拉缺乏一支强大的高管团队,以及未能为后马斯克时代设立一个明确的继任计划。
在我看来:特斯拉这场高管离职潮,表面上看是战略转型的阵痛,本质上却是商业世界最现实的生存法则。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没有团队是必须保留的——只要公司的方向变了,人员的洗牌就成为必然。
马斯克不是在用中国人对付中国人,他是在用效率对抗情感,用业绩对抗资历,用未来对抗过去。
那些离开的老将值得尊敬,但商业世界的残酷就在于此:昨天的功勋,很可能就是今天的代价。
上海工厂的生产线每30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这个世界从不为任何人停留。
更新时间:2025-11-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