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运必究
文 |龍影Jackiemovie
编辑 |龍影Jackiemovie
昔日才子,如今却被扣上“抛弃女友”、“捧日亲美”、“卖国求荣”的帽子,曾经的掌声变成了嘘声,昔日的高台成了众人唾骂的战场。
到底是他自己一步步走偏了路,还是这个时代不容他继续装下去?
高晓松1969年出生于北京,从小学习成绩优异。
1988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但在大三时因追求音乐梦想而选择退学。
此后四年里,高晓松游走在各地酒吧、地下音乐圈,尝试在音乐的道路上寻找出路。
机会终于在1994年来临。那一年,他创作的歌曲《同桌的你》入选央视春晚,并由高晓松本人演唱。
甜美而充满校园情怀的旋律让这首歌广为传唱,也让高晓松名声大噪。
《同桌的你》不仅成为当年的流行金曲,也被视为中国校园民谣的开山之作。
从这首歌开始,高晓松的音乐之路渐入佳境。
他先后为许多歌手创作歌曲,如韩红、金海心、阿朵等,作品广受欢迎。同时,他也开始涉足主持和写作领域,2007年起主持音乐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
凭借渊博的知识和诙谐幽默的谈吐,高晓松在节目中积累了大量粉丝,成为炙手可热的文化名人。
不过,就是在这个节目里,他的人设开始崩塌。渐渐地,人们发现,这位被捧上神坛的才子,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崇洋媚外者。
在《晓松奇谈》节目中,高晓松多次公开表达对美国的向往与推崇。
他认为美国是自由而文明的象征,那里的民主制度堪称完美,国民的整体素质远超中国人。
他甚至嘲笑国人眼界低,见识浅薄,看到别人拿到绿卡就羡慕嫉妒。
对很多观众来说,高晓松的言论简直莫名其妙。
的确,作为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美国在很多方面值得学习借鉴。但这不代表美国就是一个完美的乌托邦。
事实上,美国社会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贫富分化等问题。
2020年"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和国会山骚乱更是暴露了美国民主的种种弊端。
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高晓松对美国的盲目崇拜本身就令人不齿。
他可曾想过,这个他心心念念的国度,在1860年曾经联合英法等国,火烧圆明园、掠夺我国大量珍贵文物?这样一个曾经侵略过中国的国家,怎么能算得上"文明使者"?
如果说高晓松对美国的倾慕只是价值观认同,那么他对日本的亲近就更加令人不安了。
众所周知,日本是二战中对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侵略者。
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细菌战......那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伤痛。而位于东京的靖国神社,供奉着1000多名二战甲级战犯,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象征。
对中国人而言,参拜靖国神社无疑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然而偏偏就有这么一位中国"名人",公开支持参拜靖国神社。
2013年9月,高晓松在日本演出时曾说:"我就喜欢去靖国神社转转,供着的人死都死了,去看看又如何?哪个中国人没见过死人似的。"
他不仅不以身为中国人为耻,还处处标榜自己的日本情结。
据高晓松的朋友爆料,每当在国外就餐,他都只说日语,从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仿佛只有抛弃原本的民族身份,模仿日本人的一举一动,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高晓松崇日亲美的言行,引发网民们的强烈不满。
"卖国求荣"、"民族败类"的骂名接踵而至。更有人扒出,他酗酒、醉驾,致人受伤入狱的劣迹。一时之间,昔日备受青睐的才子形象轰然倒塌,沦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高晓松的人格缺陷,或许要从他的成长经历说起。
高晓松出生后,正值父亲事业的低谷期。
从小到大,他都没有得到过父亲的认可。父亲甚至认定高晓松就是个扫把星,出生后家道就开始中落。
在这样冷漠甚至厌恶的目光下长大,高晓松的内心无疑充满了自卑。
父子俩的关系直到高晓松决定退学那年才有所缓和,父亲破天荒地为儿子做了两个菜——不过最终的目的,是"逐客令"。
或许,正是这种自幼缺失安全感、渴望被认同的创伤,让高晓松对国外文化有着过度的向往。
他想要成为"更高级"的人,哪怕要以背叛自己的国家、民族为代价。只是到头来,他还是那个被抛弃的孩子。
除了事业,高晓松的感情生活同样一塌糊涂。
他先是热烈追求女孩筠子,却在筠子陷入热恋时突然与沈欢闪婚。这段仓促的婚姻最终以离婚收场。
婚姻失败后,高晓松又把目标锁定在歌手阿朵身上。
他不惜为阿朵量身打造专辑,二人的关系迅速升温。
正当高晓松打算向阿朵求婚时,阿朵却提出分手。心灰意冷的高晓松甚至写歌公开怒骂这位前女友。
从筠子到沈欢再到阿朵,高晓松感情生活的基调是始乱终弃、反复无常。
他永远在追逐新的目标,却无法给现有的恋人安全感。
归根结底,高晓松并没有从创伤中走出来,他渴望被爱,却不懂得爱人。
高晓松的人生堪称一个反面教材。他确实曾凭借才华获得过掌声和认可,却最终让虚荣和自卑吞噬了自己。
如今56岁的他再度试图复出,却只能靠蹭热度博眼球。曾经紧追不舍的人,如今也对他避之不及。
回望高晓松的人生轨迹,我们固然可以惋惜一个才子的堕落,更应该反思崇洋媚外的危害。民族的尊严不容践踏,历史的伤痛不能遗忘。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文化自信,而不是通过自我否定来换取虚幻的荣誉。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更新时间:2025-04-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