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楼下住的张大爷,今年92了,每天早上雷打不动拎着布袋子去早市,买把青菜、称块豆腐,回来还能帮老伴儿择菜——脚步比我这50岁的人都稳,爬三楼不喘气。
前阵子跟他在楼下槐树下聊天,我问他“您咋这么硬朗?是不是偷偷吃了啥补品?”,他笑哈哈地摆手,手里的蒲扇摇得慢悠悠:“啥补品都不如好好吃饭!我这身子骨,全靠吃饭上不糊弄。”
后来我留意了下身边的长寿老人,还真发现他们在吃饭上都有共同点——不是顿顿山珍海味,反而是些简单到容易被忽略的小习惯。今天就跟你唠唠,照着做,咱也能把饭吃成“养生方”。
张大爷常说“吃饭留一口,活到九十九”,这话我以前没当回事,直到看他吃饭才明白——他每顿就盛小半碗米饭,菜夹两三口,碗里还剩个底儿就放下筷子,从不硬撑。
有次我去他家串门,他老伴儿做了他爱吃的红烧肉,他也就夹了一块,说“够了够了,多了胃里沉”。
我问他“不饿吗?”,他说“饿啥?刚放下筷子那阵儿,有点空落落的,过半小时就舒坦了。要是吃到撑得慌,下午坐着都难受,哪有力气遛弯?”
反观我家邻居老王,跟张大爷同岁,去年冬天就住了回院——就是因为顿顿吃到“扶墙走”,说“不吃饱没力气”,结果胃一直超负荷,最后查出胃炎。医生跟他说“你这胃不是饿坏的,是撑坏的”,他才开始学张大爷,每顿少吃一口,现在都说“饭后不胀了,走路都轻快”。
其实咱吃饭,就跟给气球打气似的——打太满容易爆,留点儿空才安全。胃就那么大,吃七分饱,它不用没日没夜地“加班”消化,心脏也不用跟着受累。我现在也学乖了,吃到“不饿但还能再吃两口”的时候就停,下午果然不犯困了,以前吃完饭就想躺的毛病也没了。
真不是说要刻意饿肚子,就是别跟自己的胃“较劲”。每顿少扒拉两口,长期下来,你会发现:胃不胀了,口气没了,连人都跟着精神。
我远房姨奶奶,今年95了,眼睛不花,还能穿针引线——她的秘诀就是“不挑嘴,啥都吃点”。去年我去看她,正赶上她吃午饭:一碗杂粮粥(小米、红豆、燕麦混着煮的),一盘清炒菠菜,一块蒸南瓜,还有个煮鸡蛋,偶尔加块清蒸鱼,五颜六色摆了一桌子。
我问她“您就爱吃这些?”,她夹了口菠菜,说“不是爱吃不爱吃,是身体需要啥,咱就吃点啥。你看我这粥,光喝小米缺红豆的营养,光吃红豆又没燕麦的纤维,混着来才全乎。”
姨奶奶年轻时候也挑食,不吃胡萝卜,不吃豆腐,后来生了场病,医生跟她说“你这是缺维生素,得啥都吃”,她才开始改。现在她的菜篮子里,绿的(青菜)、黄的(玉米)、红的(番茄)、白的(豆腐)都有,从不盯着一样吃。她说“你总吃那几样,身体就跟少了零件似的,能不生病?啥都尝一口,哪怕只吃一筷子,营养也能凑全了。”
反观我闺女,以前就爱吃炸鸡、薯条,蔬菜碰都不碰,结果去年体检,医生说她“缺维生素C,抵抗力差”。后来我学姨奶奶,把胡萝卜切成小丁混在炒饭里,把菠菜煮在面条里,慢慢她也不挑了,现在感冒都少了。
真不是说要顿顿吃得多好,就是别“偏科”。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蛋奶,每样都来一点,哪怕量少,身体也能捞着需要的营养。你想啊,庄稼还得施多种肥才能长好,咱这身子骨,不也得靠多样的饭食养着?
我朋友的父亲,李叔,今年88了,一顿饭能吃20分钟——不是磨蹭,是每口都嚼得细。有次我去他家吃饭,看见他夹一口青菜,在嘴里嚼得慢悠悠,数着数似的,我问他“李叔,您咋吃得这么慢?”,他说“嚼够了,胃才不用费劲。你看我这牙口不好,嚼细了好消化,还能尝出菜的香味儿——你快尝尝,这菠菜炒得鲜不鲜?”
我照着他的样儿,夹口青菜嚼了15下,还真尝出了以前没注意的甜味儿。可现在好多人吃饭,跟“打仗”似的——边看手机边扒拉,刷着短视频,筷子往嘴里送,饭还没嚼两下就咽了,结果吃了啥味儿都没记住,还总喊“胃里胀”。
我以前就是这样,早上赶时间,包子三口两口就吞了,中午在单位吃外卖,边看工作群边吃,不到十分钟就解决,结果经常反酸。后来学李叔,每口嚼够15下,吃饭时把手机放一边,专心尝菜味儿,慢慢发现:胃不反酸了,连饭量都少了——原来以前吃快了,大脑没来得及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就多吃了。
李叔总说“吃饭是正经事儿,不能糊弄”。你想啊,胃就像个石磨,你把粮食磨细了,它才好磨出浆;要是粗粗拉拉就咽下去,它不得累死?慢慢吃,不光是帮胃省力,也是跟自己的身体“好好说话”——告诉它“别急,咱慢慢吃,好好养你”。
张大爷、姨奶奶、李叔,这几位老人都没学过啥养生理论,却把“吃饭”这件小事做到了极致。说到底,长寿的饮食密码,不过是“不过饱、不挑食、吃专心”这九个字。
不是说要顿顿吃多贵的东西,而是把这些小习惯融进日常:盛饭时少盛一勺,买菜时多买两样,吃饭时放下手机——看起来简单,坚持下来,身体就会给你反馈。
有句话说得好“吃得对,饭就是药”。咱每天都得吃饭,与其随便扒拉两口,不如花点心思好好吃:胃舒服了,身体就少生病;营养够了,精神就足。
你平时吃饭,是不是也总着急扒拉完?或者顿顿吃到撑?从今天起,咱试着改改——饭吃七分饱,啥都尝一口,慢慢嚼着吃,把饭吃舒服了,就是在给健康“存钱”啊!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